Member
教養互動
2024.03.29
社群分享

【特殊生進入一般職場必須具備的能力】家長務必要從小訓練培養

特殊需求孩子在經過國小、國中後,就要面臨選擇要進入一般高中繼續升學,或進入高職綜職科,為進入職場就業做準備。


 
兒子國小、國中皆就讀於特教班,後進入台北市的松山工農綜職科就讀。高三時提早開案到一般職場就業,爾後便於連鎖餐廳內場工作至今近四年。

 

並非因他能力好,所以可以穩定在一般職場工作。事實上,他曾擁有『重度自閉症+重度智能障礙』診斷,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論在早療、學校、進入職場前後,我們不停歇地做了無數的努力與準備,才造就了現在的他。

 

如今能穩定待在職場,一點也不簡單。

 

 

▍簡述綜職科的就業安排

 

各校由不同基金會負責(如:松農是分配給心路),依學生的能力分配到適合實習的職場。

 
綜職科高三上學期,若學生狀況不夠穩定,會留校直到畢業;若學生能力穩定,便會由基金會進行職業評估,而後簽約,協助尋找適合的一般職場面試。經過面試,由雇主決定是否雇用。

  

正式到職場報到後,一樣會再簽訂正式的勞動契約。就服員會視工作狀況給予輔導協助。試用期為三個月,適應工作且工作產能、效率穩定進步後,就服員即會逐步退出工作現場,讓學生獨當一面。

 

若孩子不是進入一般職場,而是到庇護工場和小作所,也都需經過面試、評估能力、經歷試用期。

  

在庇護工場可領取薪水,但每天都需要達到規定的產能;而小作所因人力吃緊,若孩子情緒不夠穩定、達不到工作要求,也無法進入,或是在試用期間即被退貨。

  

無論是一般職場、庇護工場或是小作所,孩子若情緒不穩定、能力無法達到要求,對方就絕不會選擇您的孩子。

  

*註:一般身障者若要尋找工作或遭逢失業,則是透過重建處(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委託辦理身心障礙者支持性就業服務。會有職管協助職業輔導評量,並安排協助就業事宜。

  

 

▍進入職場前必須為孩子建立的能力

 

首先,必須將生活中的基本能力練穩定後,才有後續進階能力,包含:生活自理學習、情緒行為管控、指令理解與服從、基本認知能力建立等。

 

1. 情緒穩定

 

情緒是最重要的。

若因注意力不足、過動、情緒不穩等表現嚴重影響學習以及他人,若醫生建議服藥,就接受專業的建議,以穩定情緒、輔助學習

切勿因網傳種種副作用而害怕、抗拒給孩子服藥。如此反而本末倒置,妨礙學習之路。

  

 

2. 態度

  

包括:配合、服從、學習動機、速度、體能、挫折容忍度,及禮貌。

 

這些需要從小就在家中嚴格訓練並堅持原則。很耗時,也非常辛苦,過程中孩子一定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試探家長底線,使得家長心軟放棄。

然而職場是很現實的,若無法配合,即使有生產力,但假若速度不夠快、沒有產能或態度不佳(如:一個小時只洗五個碗、站一下就嫌累、叫不動、發脾氣摔東西等),一定會被退貨,主管與同事不會給予孩子無限的包容

 

任何的職場都有其困難處。

企業主要生存,並不會有吹冷氣、坐辦公桌、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特殊需求孩子的職場都需要勞力與體力,必須能耐久站久蹲

 

另外,因為很多都是排班、排休的工作,因此家長必須盡早讓孩子習慣沒有寒暑假、週末假日或國定假日的狀況,打破他們的固著,並增加彈性。

 

 

3. 家事訓練

 

自小就要訓練孩子做所有的家事,看似不起眼的家事都可讓孩子加強肌肉力量與協調,並練習職場最重要的「配合的態度」,包含:配合、服從、學習動機、速度、體能,與挫折容忍度。

 

我兒子自小就踮腳尖地相當嚴重,且腳筋非常緊,無法久蹲、容易跌倒。

 

治療師建議我們在家每天都要做復健。我和主帶老師討論,老師說若將來要以綜職科為目標,無法蹲就難以進職場,因為多數工作需要蹲的動作,諸如:清潔打掃、賣場超商補貨、清潔層板、汽車美容、廚房內場等。

 

老師建議每天給孩子在家練習蹲著擦地板,因此我就這麼咬牙堅持讓他天天蹲著擦地。

除了讓孩子練習做大量的家事,做不好、不乾淨、亂做就得重做。我非常堅持地要求他,舉例而言:發現孩子碗洗不乾淨、仍黏有菜渣,我就請他自己看,並重新洗乾淨。

 

愈早開始訓練學習做所有的家事,對孩子的幫助就愈大。

 

其實家長在家是否有教導訓練孩子做家事,老師一看就知道,更不用說在職場了。

 

 

4. 交通能力

 

必須讓孩子學會獨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並轉乘到達目的地。

細節很多,且都需要長時間經驗累積訓練,包括:

 

► 如何使用悠遊卡加值、展延、刷卡

► 如何看公車到站時間

► 搭乘大眾運輸的禮儀

► 看懂路標方向及公車站牌

► 坐反向或過站如何解決

► 公車到站何時該按鈴下車

► 上公車後宜走到哪個區域(前中後)

► 捷運站內或在外迷路如何求救詢問

► 行進間和他人應保持多少安全距離(觸聽覺敏感孩子尤其要注意,應避免影響他人,甚至造成性騷擾糾紛)

  

自孩子兩歲半起,我每天帶他從新莊到北市早療上課,已累積超過八年經驗。

 

當判斷孩子已夠穩定,且經過與主帶老師討論後,我先為孩子準備手機,並訓練電話禮儀,讓他到達目的地時能打電話給老師或我報平安,爾後才放手讓孩子獨自上學搭公車轉捷運,放學原路回家。

 

如此才是完整的交通能力訓練,孩子在外行為愈自然、不突兀,相對而言才會比較安全。

 

 

5. 時間和日期

 

學會看時間並能在指定時間「前」到達目的地。

包括:

► 自己調鬧鐘起床

► 預留盥洗、吃早餐,以及交通時間

► 預留來回交通時間,提早出門避免遲到

► 遵守職場休息時間限制

► 準時配合打卡

 

遲到早退是職場大忌,因此要訓練孩子學會看班表,掌握自己休假日,以及每天上下班與空班時間。

 

上述這些在學校的認知課中都要努力學習,和日後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家長也要配合多從生活中幫孩子找素材練習。

 

 

6. 語言溝通與人際互動

 

特殊需求孩子到一般職場工作,不需要多會說話,但基本的溝通是必要的,包含:能理解主管下達的指令、工作上遇到問題可主動表達詢問。

 

若孩子答非所問、自言自語、悶不作聲、音量過大過小、發音不夠清楚等,都會造成職場工作困難重重。

職場如戰場,主管同事也有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能等孩子想回答再回答,因此「在適當情境說適當的話」非常重要。

  

 

7. 手機

 

現今的工作幾乎都需要加LINE群組,主管隨時會在群組發布工作訊息,包括交辦工作、班表安排等各種重要事項。
 

一般去職場報到第一天主管就會邀請孩子加入群組,這是現今的社會趨勢,所以智慧手機不可缺少,孩子最好要能學會LINE群組的功能。

此外,LINE聊天禮儀與常識也必須盡早學習、熟悉應用,避免在群組中有不適切的回應。

 

 

8. 霸凌

 

霸凌無所不在,我的孩子從幼時在發展中心,一直到高中,都有被同學霸凌的經驗。國小、國中、高中的畢業典禮當天,竟然都高興地跟我說:「耶!我終於不用再跟OOO同班了!」

 

時常聽聞特殊兒家長面對自家孩子出現霸凌言語或行為時,以「我的孩子是特殊兒,只是想和別人互動,又沒惡意」當藉口,無限上綱,並要求他人同理。

 

家長若不積極協助解決問題,改變孩子的觀念與行為,那麼孩子小時候在班上霸凌別人,以後到了職場,恐怕不是霸凌人、就是被霸凌,落入人際關係不好的惡性循環。

 

凡是需要與人相處、共事的工作,不論是一般人或是特殊生,人際關係的經營都至關重要。

家長必須自孩子幼時便教會他尊重他人,日後才能與親友同事建立良好的互動與情感關係。並且,也要讓孩子學習如何求救、保護自己、趨吉避凶。

 

在學校可能遇到霸凌,進入職場機率依舊存在。

我孩子目前仍也是如履薄冰、步步為營,這是一生都要學習的功課。

 

=====================================

 

兒子2歲半送去幼兒園幼幼班的第一天,老師即察覺有異,建議我去大醫院評估。

 

到醫院評估確診:重度自閉重度+重度智能,完全無口語、包尿布、無生活自理能力、氣質強度強、情緒非常糟、踮腳尖、觸聽覺口腔嚴重敏感、注意力不足與過動……,報告中很多能力都不到一歲。

 

隨即,我就將兒子轉到心路發展中心全日托,並在北市各大醫院展開漫長的復健之路,並配合在家訓練。

然而因為婆家與娘家的誤解與不支持,十多年來只靠著我一人獨自教養,一路走來可說是萬分辛苦、孤單。在兒子接受早療的前幾年,甚至需要吃劑量最重的憂鬱症藥來支撐我,度過最痛苦的階段。

 

而今手冊到期,重新評估為:輕度自閉症+輕度智能障礙

 

從重度到輕度僅一字之差,但其中的辛酸不足為外人道,如今我也早已停藥多年。

 

我想在此強調:

單靠老師與治療師就想徹底改變孩子是不可能的,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唯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方能帶領著孩子持續成長進步。

  

凡流淚播種必歡喜收割。

 


 


  
延伸閱讀,看更多作者文章 >>

拉拔重度自閉症的孩子長大—我的孩子如何從重度自閉到輕度,並順利就業
特殊生由高職特教班(綜職科)進入職場的狀況
除了早療以外,態度與生活自理至關重要
孩子的早療課程安排
孩子學齡階段的課程安排
• 特兒的家事訓練


 
兒子國小、國中皆就讀於特教班,後進入台北市的松山工農綜職科就讀。高三時提早開案到一般職場就業,爾後便於連鎖餐廳內場工作至今近四年。

 

並非因他能力好,所以可以穩定在一般職場工作。事實上,他曾擁有『重度自閉症+重度智能障礙』診斷,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論在早療、學校、進入職場前後,我們不停歇地做了無數的努力與準備,才造就了現在的他。

 

如今能穩定待在職場,一點也不簡單。

 

 

▍簡述綜職科的就業安排

 

各校由不同基金會負責(如:松農是分配給心路),依學生的能力分配到適合實習的職場。

 
綜職科高三上學期,若學生狀況不夠穩定,會留校直到畢業;若學生能力穩定,便會由基金會進行職業評估,而後簽約,協助尋找適合的一般職場面試。經過面試,由雇主決定是否雇用。

  

正式到職場報到後,一樣會再簽訂正式的勞動契約。就服員會視工作狀況給予輔導協助。試用期為三個月,適應工作且工作產能、效率穩定進步後,就服員即會逐步退出工作現場,讓學生獨當一面。

 

若孩子不是進入一般職場,而是到庇護工場和小作所,也都需經過面試、評估能力、經歷試用期。

  

在庇護工場可領取薪水,但每天都需要達到規定的產能;而小作所因人力吃緊,若孩子情緒不夠穩定、達不到工作要求,也無法進入,或是在試用期間即被退貨。

  

無論是一般職場、庇護工場或是小作所,孩子若情緒不穩定、能力無法達到要求,對方就絕不會選擇您的孩子。

  

*註:一般身障者若要尋找工作或遭逢失業,則是透過重建處(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委託辦理身心障礙者支持性就業服務。會有職管協助職業輔導評量,並安排協助就業事宜。

  

  

▍進入職場前必須為孩子建立的能力

 

首先,必須將生活中的基本能力練穩定後,才有後續進階能力,包含:生活自理學習、情緒行為管控、指令理解與服從、基本認知能力建立等。

 

1. 情緒穩定

 

情緒是最重要的。

若因注意力不足、過動、情緒不穩等表現嚴重影響學習以及他人,若醫生建議服藥,就接受專業的建議,以穩定情緒、輔助學習

切勿因網傳種種副作用而害怕、抗拒給孩子服藥。如此反而本末倒置,妨礙學習之路。

  

 

2. 態度

  

包括:配合、服從、學習動機、速度、體能、挫折容忍度,及禮貌。

 

這些需要從小就在家中嚴格訓練並堅持原則。很耗時,也非常辛苦,過程中孩子一定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試探家長底線,使得家長心軟放棄。

然而職場是很現實的,若無法配合,即使有生產力,但假若速度不夠快、沒有產能或態度不佳(如:一個小時只洗五個碗、站一下就嫌累、叫不動、發脾氣摔東西等),一定會被退貨,主管與同事不會給予孩子無限的包容

 

任何的職場都有其困難處。

企業主要生存,並不會有吹冷氣、坐辦公桌、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特殊需求孩子的職場都需要勞力與體力,必須能耐久站久蹲

 

另外,因為很多都是排班、排休的工作,因此家長必須盡早讓孩子習慣沒有寒暑假、週末假日或國定假日的狀況,打破他們的固著,並增加彈性。

 

 

3. 家事訓練

 

自小就要訓練孩子做所有的家事,看似不起眼的家事都可讓孩子加強肌肉力量與協調,並練習職場最重要的「配合的態度」,包含:配合、服從、學習動機、速度、體能,與挫折容忍度。

 

我兒子自小就踮腳尖地相當嚴重,且腳筋非常緊,無法久蹲、容易跌倒。

 

治療師建議我們在家每天都要做復健。我和主帶老師討論,老師說若將來要以綜職科為目標,無法蹲就難以進職場,因為多數工作需要蹲的動作,諸如:清潔打掃、賣場超商補貨、清潔層板、汽車美容、廚房內場等。

 

老師建議每天給孩子在家練習蹲著擦地板,因此我就這麼咬牙堅持讓他天天蹲著擦地。

除了讓孩子練習做大量的家事,做不好、不乾淨、亂做就得重做。我非常堅持地要求他,舉例而言:發現孩子碗洗不乾淨、仍黏有菜渣,我就請他自己看,並重新洗乾淨。

 

愈早開始訓練學習做所有的家事,對孩子的幫助就愈大。

 

其實家長在家是否有教導訓練孩子做家事,老師一看就知道,更不用說在職場了。

 

 

4. 交通能力

 

必須讓孩子學會獨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並轉乘到達目的地。

細節很多,且都需要長時間經驗累積訓練,包括:

 

► 如何使用悠遊卡加值、展延、刷卡

► 如何看公車到站時間

► 搭乘大眾運輸的禮儀

► 看懂路標方向及公車站牌

► 坐反向或過站如何解決

► 公車到站何時該按鈴下車

► 上公車後宜走到哪個區域(前中後)

► 捷運站內或在外迷路如何求救詢問

► 行進間和他人應保持多少安全距離(觸聽覺敏感孩子尤其要注意,應避免影響他人,甚至造成性騷擾糾紛)

  

自孩子兩歲半起,我每天帶他從新莊到北市早療上課,已累積超過八年經驗。

 

當判斷孩子已夠穩定,且經過與主帶老師討論後,我先為孩子準備手機,並訓練電話禮儀,讓他到達目的地時能打電話給老師或我報平安,爾後才放手讓孩子獨自上學搭公車轉捷運,放學原路回家。

 

如此才是完整的交通能力訓練,孩子在外行為愈自然、不突兀,相對而言才會比較安全。

 

 

5. 時間和日期

 

學會看時間並能在指定時間「前」到達目的地。

包括:

► 自己調鬧鐘起床

► 預留盥洗、吃早餐,以及交通時間

► 預留來回交通時間,提早出門避免遲到

► 遵守職場休息時間限制

► 準時配合打卡

 

遲到早退是職場大忌,因此要訓練孩子學會看班表,掌握自己休假日,以及每天上下班與空班時間。

 

上述這些在學校的認知課中都要努力學習,和日後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家長也要配合多從生活中幫孩子找素材練習。

 

 

6. 語言溝通與人際互動

 

特殊需求孩子到一般職場工作,不需要多會說話,但基本的溝通是必要的,包含:能理解主管下達的指令、工作上遇到問題可主動表達詢問。

 

若孩子答非所問、自言自語、悶不作聲、音量過大過小、發音不夠清楚等,都會造成職場工作困難重重。

職場如戰場,主管同事也有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能等孩子想回答再回答,因此「在適當情境說適當的話」非常重要。

  

 

7. 手機

 

現今的工作幾乎都需要加LINE群組,主管隨時會在群組發布工作訊息,包括交辦工作、班表安排等各種重要事項。
 

一般去職場報到第一天主管就會邀請孩子加入群組,這是現今的社會趨勢,所以智慧手機不可缺少,孩子最好要能學會LINE群組的功能。

此外,LINE聊天禮儀與常識也必須盡早學習、熟悉應用,避免在群組中有不適切的回應。

 

 

8. 霸凌

 

霸凌無所不在,我的孩子從幼時在發展中心,一直到高中,都有被同學霸凌的經驗。國小、國中、高中的畢業典禮當天,竟然都高興地跟我說:「耶!我終於不用再跟OOO同班了!」

 

時常聽聞特殊兒家長面對自家孩子出現霸凌言語或行為時,以「我的孩子是特殊兒,只是想和別人互動,又沒惡意」當藉口,無限上綱,並要求他人同理。

 

家長若不積極協助解決問題,改變孩子的觀念與行為,那麼孩子小時候在班上霸凌別人,以後到了職場,恐怕不是霸凌人、就是被霸凌,落入人際關係不好的惡性循環。

 

凡是需要與人相處、共事的工作,不論是一般人或是特殊生,人際關係的經營都至關重要。

家長必須自孩子幼時便教會他尊重他人,日後才能與親友同事建立良好的互動與情感關係。並且,也要讓孩子學習如何求救、保護自己、趨吉避凶。

 

在學校可能遇到霸凌,進入職場機率依舊存在。

我孩子目前仍也是如履薄冰、步步為營,這是一生都要學習的功課。

 

====================

 

兒子2歲半送去幼兒園幼幼班的第一天,老師即察覺有異,建議我去大醫院評估。

 

到醫院評估確診:重度自閉重度+重度智能,完全無口語、包尿布、無生活自理能力、氣質強度強、情緒非常糟、踮腳尖、觸聽覺口腔嚴重敏感、注意力不足與過動……,報告中很多能力都不到一歲。

 

隨即,我就將兒子轉到心路發展中心全日托,並在北市各大醫院展開漫長的復健之路,並配合在家訓練。

然而因為婆家與娘家的誤解與不支持,十多年來只靠著我一人獨自教養,一路走來可說是萬分辛苦、孤單。在兒子接受早療的前幾年,甚至需要吃劑量最重的憂鬱症藥來支撐我,度過最痛苦的階段。

 

而今手冊到期,重新評估為:輕度自閉症+輕度智能障礙

 

從重度到輕度僅一字之差,但其中的辛酸不足為外人道,如今我也早已停藥多年。

 

我想在此強調:

單靠老師與治療師就想徹底改變孩子是不可能的,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唯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方能帶領著孩子持續成長進步。

  

凡流淚播種必歡喜收割。

 

 
 

延伸閱讀,看更多作者文章 >>

拉拔重度自閉症的孩子長大—我的孩子如何從重度自閉到輕度,並順利就業
特殊生由高職特教班(綜職科)進入職場的狀況
除了早療以外,態度與生活自理至關重要
孩子的早療課程安排
孩子學齡階段的課程安排
• 特兒的家事訓練

特生常見毛病的應對眉角
• 家長教養特生的原則與心態

 

洪詩芹
簡介

兒子在兩歲半時診斷為「重度自閉症及重度智能障礙」
 

能力表現諸如:
無口語、過動、注意力差、情緒行為障礙嚴重、強烈的自我刺激、無法自理、包尿布、口腔/觸覺/聽覺過度敏感、嚴重挑食

  

高二時重新評估為「輕度自閉症輕度智能障礙」

    

► 學齡前:台北市心路大同發展中心全日托

 國小: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國小特教班

► 國中:新北市新莊區新泰國中特教班

► 高中:台北市立松山工農高職綜職科,市長獎畢業

► 高三提早開案去一般職場報到
    後於連鎖餐廳內場工作至今近四年

兒子在兩歲半時診斷為「重度自閉症及重度智能障礙」
 

能力表現諸如:
無口語、過動、注意力差、情緒行為障礙嚴重、強烈的自我刺激、無法自理、包尿布、口腔/觸覺/聽覺過度敏感、嚴重挑食

  

高二時重新評估為「輕度自閉症輕度智能障礙」

    

► 學齡前:台北市心路大同發展中心全日托

 國小: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國小特教班

► 國中:新北市新莊區新泰國中特教班

► 高中:台北市立松山工農高職綜職科
            市長獎畢業

► 高三提早開案去一般職場報到
    後於連鎖餐廳內場工作至今近四年

早療需求
小檢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