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早期療育
2023.05.10
社群分享

提升孩子的溝通力

常聽到家長說「小孩都聽得懂,但就是還不會說話!」
「我有跟他說話、講故事給他聽或是買玩具給他玩,怎麼口語出現還是這麼少?」

想要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除了大人一逕地語言輸入,更重要的是品質好的「溝通」/xframe


▍有情感意義的經驗促使了「溝通」
 

家長有能力提供與孩子說話、共讀的情境,這是很棒的事情,不過這些都屬於大人提供的語言「輸入」,而我們期待的是孩子語言「輸出」的表現,這過程是需要透過「一來一往」的『溝通』,幫助孩子慢慢累積正向且成功的經驗。

 

「經驗」是大腦成長的關鍵。

我們每個人不管學習什麼,都是從接觸新的經驗開始。每個人生存的時時刻刻都會接收不同的訊息,包含了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嗅味覺以及內在感覺,進而累積不同的感受。而在累積經驗中不是單依賴一種感官訊息,而是不同的訊息同時進入大腦,每個人也會利用較優勢的感官協助處理及整合訊息。

  

若我們對孩子只是一逕地說、說、說,如此對於孩子而言,只有聽覺訊息的輸入;當輸入的訊息超出孩子的認知負荷,便無法吸收及學習。

   

人類會以任何方式分享個人的經驗,並與他人互動交流,化作「溝通」。會讓人記得並想與他人分享,代表這個經驗是具有『情感意義』的,人體在不知不覺中記住當下的感受,並儲存在大腦中。

例如:孩子摸到冰冰涼涼的水,這是種觸覺的感受,他會記得並有意義地儲存在大腦中。當下次遇到相似的經歷時,也能回想起曾經的體驗。
 

當這樣的感受想要嘗試與他人分享時,便是產生了一個有情感意義的想法。若溝通對象有注意到這些訊息並且回應,就會促成一來一往的溝通。

 
  

▍什麼是溝通

可以回想看看我們在哪些狀況下是在溝通?
跟朋友坐在咖啡廳裡聊天、走在路上遇到認識的人,揮揮手、點點頭、用社交軟體傳文字訊息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腦中產生有情感意義的想法進而促成了與他人的溝通。

看似簡單的溝通,其實過程相當複雜:
①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一起關注相同的情境、活動或話題
② 其中一方釋放訊息
③ 另一方接收並解讀對方所傳遞的訊息
④ 針對對方的訊息,再回覆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如此一來一往的訊息收發,成就了一場對話溝通。

  
 

▍與孩子的溝通
 

根據上面「溝通的過程」,我們可以回想:當我們與孩子說話時、講故事給孩子聽,提供不同的語言輸入時,
孩子
-是否與大人關注相同的事物?
-是否在意我們所說的話與所做的行為?
-是否投入這樣的活動過程?
-眼神中是否流露出充滿興趣的一道光?
-是否能將心中有情感意義的想法傳達出來?

而我們大人是否有回應孩子的想法呢?

 

前面提到:腦中產生有意義的想法後,會表達出來。不過,表達的方式只有「說話」這個管道嗎?
確實,對孩子而言,口語或許是最有效率的管道。但除此之外,我們也會使用肢體動作、手勢、臉部表情、文字、書寫等不同的方式,想盡辦法讓溝通對象了解我們的想法。

孩子也是如此,「溝通的輸出」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透過聲音、眼神、動作、表情來表達,不侷限在一定要使用語言來輸出。只要這個溝通是有效的,孩子在正向的經驗中也會累積對溝通的熱情!
 
 

▍停止不斷地對孩子「輸入」 
 

孩子在學習溝通及累積生活經驗的過程中,是需要大人大量的陪伴與支持,並給予『剛剛好』的挑戰,幫助孩子建立大量的正向且成功的經驗。


大人可以怎麼做?

-先『停下』我們原本要教導或告訴孩子的事情
-隨時仔細『觀察』孩子對哪些事情是感興趣的
-『好奇』孩子為什麼會對此感興趣
-嘗試放大及回應孩子,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累積不同的經驗、想法及感受。

 

孩子也能慢慢在一來一往的互動當中提升與他人「分享心中想法」的動機喔!

想要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除了大人一逕地語言輸入,更重要的是品質好的「溝通」/xframe
 
 
▍有情感意義的經驗促使了「溝通」

家長有能力提供與孩子說話、共讀的情境,這是很棒的事情,不過這些都屬於大人提供的語言「輸入」,而我們期待的是孩子語言「輸出」的表現,這過程是需要透過「一來一往」的『溝通』,幫助孩子慢慢累積「正向且成功的經驗」。

 

「經驗」是大腦成長的關鍵。

我們每個人不管學習什麼,都是從接觸新的經驗開始。每個人生存的時時刻刻都會接收不同的訊息,包含了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嗅味覺以及內在感覺,進而累積不同的感受。而在累積經驗中不是單依賴一種感官訊息,而是不同的訊息同時進入大腦,每個人也會利用較優勢的感官協助處理及整合訊息。

 

若我們對孩子只是一逕地說、說、說,如此對於孩子而言,只有聽覺訊息的輸入;當輸入的訊息超出孩子的認知負荷,便無法吸收及學習。

 

人類會以任何方式分享個人的經驗,並與他人互動交流,化作「溝通」。會讓人記得並想與他人分享,代表這個經驗是具有『情感意義』的,人體在不知不覺中記住當下的感受,並儲存在大腦中。

例如:孩子摸到冰冰涼涼的水,這是種觸覺的感受,他會記得並有意義地儲存在大腦中。當下次遇到相似的經歷時,也能回想起曾經的體驗。
 

當這樣的感受想要嘗試與他人分享時,便是產生了一個有情感意義的想法。若溝通對象有注意到這些訊息並且回應,就會促成一來一往的溝通。

   
 

▍什麼是溝通

可以回想看看我們在哪些狀況下是在溝通?
跟朋友坐在咖啡廳裡聊天、走在路上遇到認識的人,揮揮手、點點頭、用社交軟體傳文字訊息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腦中產生有情感意義的想法進而促成了與他人的溝通。

看似簡單的溝通,其實過程相當複雜:
①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一起關注相同的情境、活動或話題
② 其中一方釋放訊息
③ 另一方接收並解讀對方所傳遞的訊息
④ 針對對方的訊息,再回覆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如此一來一往的訊息收發,成就了一場對話溝通。

 
  

▍與孩子的溝通
 

根據上面「溝通的過程」,我們可以回想:當我們與孩子說話時、講故事給孩子聽,提供不同的語言輸入時,
孩子
- 是否與大人關注相同的事物?
- 是否在意我們所說的話與所做的行為?
- 是否投入這樣的活動過程?
- 眼神中是否流露出充滿興趣的一道光?
- 是否能將心中有情感意義的想法傳達出來?

而我們大人是否有回應孩子的想法呢?

 

前面提到:腦中產生有意義的想法後,會表達出來。不過,表達的方式只有「說話」這個管道嗎?
確實,對孩子而言,口語或許是最有效率的管道。但除此之外,我們也會使用肢體動作、手勢、臉部表情、文字、書寫等不同的方式,想盡辦法讓溝通對象了解我們的想法。

孩子也是如此,「溝通的輸出」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透過聲音、眼神、動作、表情來表達,不侷限在一定要使用語言來輸出。只要這個溝通是有效的,孩子在正向的經驗中也會累積對溝通的熱情!
 
 

▍停止不斷地對孩子「輸入」 
 

孩子在學習溝通及累積生活經驗的過程中,是需要大人大量的陪伴與支持,並給予『剛剛好』的挑戰,幫助孩子建立大量的正向且成功的經驗。


大人可以怎麼做?

- 先『停下』我們原本要教導或告訴孩子的事情
- 隨時仔細『觀察』孩子對哪些事情是感興趣的
- 『好奇』孩子為什麼會對此感興趣
- 嘗試放大及回應孩子,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累積不同的經驗、想法及感受。

 

孩子也能慢慢在一來一往的互動當中提升與他人「分享心中想法」的動機喔!

張恩嘉
簡介
現職:青埔語言治療所所長

- 學經歷 -

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 學士
天晟醫院/部立桃園醫院/長照服務
學校系統專團語言治療師
伊甸基金會專團語言治療師
第四屆桃園市語言治療師公會 理事長
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全國聯合會 理事

- 認證與資格 -
美國DIRFloortime國際認證
加拿大Hanen Centre認證(It Takes Two to Talk)
美國正向教養協會 家長課程認證

//

我們相信「家長是最棒的老師」不僅僅是個口號而已,
而是帶著家長仔細觀察孩子開啟的大門,引領我們進入他們的世界。

過去幾年的臨床經驗,再加上持續不斷的進修,
​​​​​​​身為青埔語言治療所的所長,我有自信能幫助您與您的孩子!


 
現職:青埔語言治療所所長

- 學經歷 -

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 學士
天晟醫院/部立桃園醫院/長照服務
學校系統專團語言治療師
伊甸基金會專團語言治療師
第四屆桃園市語言治療師公會 理事長
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全國聯合會 理事

- 認證與資格 -
美國DIRFloortime國際認證
加拿大Hanen Centre認證(It Takes Two to Talk)
美國正向教養協會 家長課程認證

//

我們相信「家長是最棒的老師」不僅僅是個口號而已,
而是帶著家長仔細觀察孩子開啟的大門,引領我們進入他們的世界。

過去幾年的臨床經驗,再加上持續不斷的進修,
​​​​​​​身為青埔語言治療所的所長,我有自信能幫助您與您的孩子!

早療需求
小檢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