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可以做到幾歲
大家都聽過的早療(早期療育)宗旨是把握孩子0~6歲的發展黃金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根據研究,三歲以前接受早療,一年的功效可是三歲以後的十倍。
早療並非多遙不可及、多嚴重,事實上它的本質上就是「幼童的復健課程」。
醫生或治療師會根據孩子弱項的能力安排需要的治療類型,包含物理、職能、語言或心理,另外在醫療體系外還有ABA、音樂治療、藝術治療、馬術治療等。像是點菜一樣,需要什麼就排什麼:有的孩子只需要單點語言治療,而全面性發展遲緩的孩子就得點大套餐。
至於治療內容則是治療師根據兒童發展的知識與實證研究的方法,進行認知、語言、動作、感統、注意力、社交互動、情緒與行為等的訓練。
任何有相關能力障礙的人,復健到100歲+也是沒問題的。因此,即便孩子上了國小、進入學齡階段,形式上不能再用「早療」這個詞,但仍舊要想辦法努力。
確實,因台灣健保資源有限,學齡孩子可能就不容易排到健保療育課,也可能會被迫從原本的課程畢業。因此家長要另外找資源,包含自費治療、家庭活動、才藝體能課程、家教加強等。
>> 【早療流程123】瞭解醫院、診所、治療所的流程
▍健保早療vs.自費早療
早療可分為健保與自費
► 健保體系
▪ 地點在醫院或是診所,課程時間多為30分鐘
▪ 因為有健保給付,費用低廉,且可申請交通費補助($200~250/堂)
▪ 大醫院等候排上課的時間可能長達數個月,且部分較熱門的單位只能上幾個月的課,通常學齡後就很難排課了
▪ 流程:看醫生>治療師評估>上課做治療
► 自費體系
▪ 地點在治療所或到府,課程時間多為50分鐘左右
▪ 費用較高(一對一$1500-2500/堂),可申請早療補助(實報實銷,每月上限$3000~5000)
▪ 等候排上課的時間比較短,每堂課時間長,排課時間亦較自由
▪ 流程:預約>治療師評估>上課做治療
▍建議上小學還要繼續治療的原因?
學前的特兒中,很高的比例並不會「痊癒」,常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ADD)、肌肉張力低、具有自閉特質的孩子。弱勢的能力將一直伴隨著孩子,甚至在學齡階段會面臨更嚴峻的學業及人際考驗。甚至有不少孩子在入小後才被發現有學習障礙、注意力不佳、亞斯特質等的狀況。
國小不比幼兒園,學齡兒童的人際生態會越來越複雜,學習的困難也會成為孩子的負擔。孩子不會因為進入小學、需要考試、交給導師,就自動超英趕美追上同學。
此時家長面對孩子的狀況,會是相當勞心費神的。
▍除了治療課還能如何提升學齡孩子的能力?
除了安排自費治療,也可以靠坊間才藝或體能課幫孩子補強。
舉例來說 :
運動普遍可練肢體動作的肌力、肌耐力與協調。另外在注意力(專注於當下的動作或球的位置)、感統刺激(本體覺與前庭覺刺激)、人際互動(團隊合作)、挫折忍受度(敗不餒)、遵從指令(動作的順序與方向、規則)、服從師長(尤其武術類的教練多半有威嚴)等方面多有著很大的助益。
其他美術、舞蹈、音樂、生態課程等也可以多多了解。
而家長也應該建立家庭休閒活動以及養成孩子做家事的習慣,諸如:腳踏車、球類運動、爬山、烘培、清潔打掃,對於特兒來說有莫大的幫助。
▍才藝或體能老師也很有辦法
有一次在泳池見到教練正在帶一名國中的自閉症孩子。雖然孩子自閉特質明顯,但教練與孩子相處自然。
與教練攀談,教練表示曾接過很多特殊狀況的學員,尤其是過動症。他很理所當然地說:
面對調皮過動的他會「堅持+操」,聽不懂的就「一直說+示範」。只要包容他們的特殊,想辦法讓他們打開天線,以自然的心態面對,其實沒什麼特殊不特殊的問題。
▍特生學無止盡,不應因早療畢業就停止了
特生不比常生,學這些不是錦上添花,而是不得不加強能力。學前可多方體驗各種才藝或運動,但在學齡後學習這些課程,就要以較認真而堅持的態度面對。孩子日程忙碌、時間有限,因此家長要積極參與療育,多與老師及治療師溝通,全面瞭解孩子的能力狀況才可作出正確的安排。
選擇孩子所愛與所需,安排剛剛好的量,並找到能包容孩子特質的老師,讓孩子能夠樂在其中,並建立自信。
延伸閱讀>>
• 「評估」是什麼?小朋友一定要先評估才能做治療嗎?
• 【早療聯評】是什麼?一定要做嗎?
• 【孩子學齡階段的各種課程安排】我的孩子如何從重度自閉到輕度,並順利就業
▍早療可以做到幾歲
大家都聽過的早療(早期療育)宗旨是把握孩子0~6歲的發展黃金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根據研究,三歲以前接受早療,一年的功效可是三歲以後的十倍。
早療並非多遙不可及、多嚴重,事實上它的本質上就是「幼童的復健課程」。
醫生或治療師會根據孩子弱項的能力安排需要的治療類型,包含物理、職能、語言或心理,另外在醫療體系外ABA、音樂治療、藝術治療、馬術治療等。像是點菜一樣,需要什麼就排什麼:有的孩子只需要單點語言治療,而全面性發展遲緩的孩子就得點大套餐。
>>認識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ABA
至於治療內容則是治療師根據兒童發展的知識與實證研究的方法,進行認知、語言、動作、感統、注意力、社交互動、情緒與行為等的訓練。
任何有相關能力障礙的人,復健到100歲+也是沒問題的。因此,即便孩子上了國小、進入學齡階段,形式上不能再用「早療」這個詞,但仍舊要想辦法努力。
確實,因台灣健保資源有限,學齡孩子可能就不容易排到健保療育課,也可能會被迫從原本的課程畢業。因此家長要另外找資源,包含自費治療、家庭活動、才藝體能課程、家教加強等。
>>【早療流程123】瞭解醫院、診所、治療所的流程
▍健保早療vs.自費早療
早療可分為健保與自費
► 健保體系
▪ 地點在醫院或是診所,課程時間多為30分鐘
▪ 因為有健保給付,費用低廉,且可申請交通費補助($200~250/堂)
▪ 大醫院等候排上課的時間可能長達數個月,且部分較熱門的單位只能上幾個月的課,通常學齡後就很難排課了
▪ 流程:看醫生>治療師評估>上課做治療
► 自費體系
▪ 地點在治療所或到府,課程時間多為50分鐘左右
▪ 費用較高(一對一$1500-2500/堂),可申請早療補助(實報實銷,每月上限$3000~5000)
▪ 等候排上課的時間比較短,每堂課時間長,排課時間亦較自由
▪ 流程:預約>治療師評估>上課做治療
▍建議上小學還要繼續治療的原因?
學前的特兒中,很高的比例並不會「痊癒」,常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ADD)、肌肉張力低、具有自閉特質的孩子。弱勢的能力將一直伴隨著孩子,甚至在學齡階段會面臨更嚴峻的學業及人際考驗。甚至有不少孩子在入小後才被發現有學習障礙、注意力不佳、亞斯特質等的狀況。
國小不比幼兒園,學齡兒童的人際生態會越來越複雜,學習的困難也會成為孩子的負擔。孩子不會因為進入小學、需要考試、交給導師,就自動超英趕美追上同學。
此時家長面對孩子的狀況,會是相當勞心費神的。
▍除了治療課還能如何提升學齡孩子的能力?
除了安排自費治療,也可以靠坊間才藝或體能課幫孩子補強。
舉例來說 :
運動普遍可練肢體動作的肌力、肌耐力與協調。另外在注意力(專注於當下的動作或球的位置)、感統刺激(本體覺與前庭覺刺激)、人際互動(團隊合作)、挫折忍受度(敗不餒)、遵從指令(動作的順序與方向、規則)、服從師長(尤其武術類的教練多半有威嚴)等方面多有著很大的助益。
其他美術、舞蹈、音樂、生態課程等也可以多多了解。
而家長也應該建立家庭休閒活動以及養成孩子做家事的習慣,諸如:腳踏車、球類運動、爬山、烘培、清潔打掃,對於特兒來說有莫大的幫助。
▍才藝或體能老師也很有辦法
有一次在泳池見到教練正在帶一名國中的自閉症孩子。雖然孩子自閉特質明顯,但教練與孩子相處自然。
與教練攀談,教練表示曾接過很多特殊狀況的學員,尤其是過動症。他很理所當然地說:
面對調皮過動的他會「堅持+操」,聽不懂的就「一直說+示範」。只要包容他們的特殊,想辦法讓他們打開天線,以自然的心態面對,其實沒什麼特殊不特殊的問題。
▍特生學無止盡,不應因早療畢業就停止了
特生不比常生,學這些不是錦上添花,而是不得不加強能力。學前可多方體驗各種才藝或運動,但在學齡後學習這些課程,就要以較認真而堅持的態度面對。孩子日程忙碌、時間有限,因此家長要積極參與療育,多與老師及治療師溝通,全面瞭解孩子的能力狀況才可作出正確的安排。
選擇孩子所愛與所需,安排剛剛好的量,並找到能包容孩子特質的老師,讓孩子能夠樂在其中,並建立自信。
延伸閱讀>>
• 「評估」是什麼?小朋友一定要先評估才能做治療嗎?
• 【早療聯評】是什麼?一定要做嗎?
• 【孩子學齡階段的各種課程安排】我的孩子如何從重度自閉到輕度,並順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