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學校教育
2023.09.08
社群分享

【幼兒園鑑定安置】不只嚴重的孩子,輕微發展遲緩的孩子也需要!

「鑑定安置」這個名稱聽起來好沉重,顯得好像孩子很嚴重因而需要被特殊處置。
確實,鑑定安置是個嚴肅的詞彙,但可別因此對它有所排斥或是擔心孩子被貼標籤,它可是能為孩子帶來許多特教相關的資源與服務。
即便孩子能力好,就讀一般班級,也可以透過鑑定安置獲得教學資源的額外小幫助喔!
  
 

▍已經有早療了,我的孩子沒有嚴重到需要特教資源吧?

  

「鑑定安置」會為孩子鑑定是否有特教的需求,並為其安置適合的學習資源。
 
特教?有那麼嚴重嗎? 
大眾對「特教」時常會有刻板的既定印象。事實上,特教不僅局限於能力差的學生,而是針對每一位特質、需求、能力及學習狀況不同的孩子,制定適性的上課環境、教學方法與學習內容。 

 
換句話說,特教並非為孩子貼上一個「能力不好」的標籤,而是針對孩子的需求提供額外的支持與資源。 
 
 

每位特兒家長一定都懂得帶孩子奔波跑早療課的辛苦、自費課的花費之龐大。如果教育端也能提供資源,並為孩子帶來不同面向的幫助,用心的家長怎麼能錯過?   

   

 

   

▍鑑定安置—『鑑定』是否需要特教資源

 

特教資源如果沒有「主動」申請,孩子不會自動就具有資格。

 

即使孩子有發展遲緩證明、早療聯評報告、甚至是身心障礙證明,不代表可以直接獲得特教資源,還需要通過教育局的「鑑定」流程,獲得特教正式生的身份。

    

經過鑑定安置的申請,心評老師透過全面的評量與資料搜集,於鑑定安置會議中與鑑輔委員、家長委員代表、社工代表等討論,經鑑輔會「鑑定」孩子需要特殊教育服務與否,確認孩子的身份。

 

*心評老師的工作內容:包含標準化測驗、直接觀察、家長晤談,或參考醫療評估報告及醫生診斷證明。 

    

   
 

▍鑑定安置—『安置』到適合的班級

 

綜合孩子的各種能力與需求,鑑定安置會議的結果包含:孩子的特教身份(特生/非特生)、適合安置的班別(普通班/特幼班)、治療師入園的需要與否及服務時數、班級學生數是否酌減、教師助理員入班協助與否等。
  

特生入幼兒園可能進入兩種班型:

 
1. 普通班+接受巡迴輔導  

  • 孩子就讀一般的公幼非營利的普通班,並接受巡迴輔導的服務。
 
  • 巡迴輔導:由巡迴輔導老師、專業團隊治療師、或巡迴治療師,定期入校輔導。「輔導」非「上課或治療」,老師與治療師透過觀察孩子在班上的狀況、與普通班老師溝通討論,提供該專業的教學策略建議,以間接的模式幫助孩子。
 
  • 師生比幼幼班為「2師:16生」,小班到大班多為「2師:30生」。
 
  • 會視特殊生的需求及能力判定教師助理員入班協助與否,或班級學生數是否酌減(1~3人不等)。

 

 

2. 集中式特教班(特幼班)

  • 設立於公立幼兒園或特殊教育學校幼兒部。
 
  • 孩子的障礙程度相對較重,孩子的認知、語言、動作、社會情緒及遵從指令和生活自理能力需較多協助,全部或大部分時間集中在同一個班級中上課。
 
  • 特幼班的師生比較低,多為「2特教老師+1教師助理員:8位不同年齡層的特教幼兒」。  
 
  • 專業團隊治療師入校輔導。

 

 

     
▍鑑定安置的流程

 

鑑定安置的流程大約要跑半年,除了申請需要檢附的相關資料之外,其實家長要準備的不多,申請過程並不複雜。  

根據孩子目前的就學狀況及欲選擇的安置方式,有兩種模式:

 

 一、 入幼鑑定安置   
尚未就學或在普通班就學的疑似生,欲進入特幼班或公幼普通班     

每個縣市確切時程與申請方式有異,在參考下述的時程介紹之餘,還要再自行詢問確認喔! 
  

 

 
*原先已在公幼普通班就學,若要報名入幼鑑定安置至特教班級,需要放棄原本的公幼資格

 

二、  在校生鑑定安置   
在普通班就學的疑似生,之後會續留原校普通班並接受巡迴輔導

每個縣市確切時程與申請方式有異,在參考下述的時程介紹之餘,還要再自行詢問確認喔!  

 

1. 就學中的疑似生轉正式生 

⦁ 申請方式
由學校代為申請,家長僅需提供資料 
  
⦁ 
時程
上下學期的學期初申請(上學期約10月、下學期約3月)。通過申請後,到下個學期才開始具有特教資源服務 


⦁ 疑似vs正式
醫療端跟教育端的「疑似」、「正式」意義不同:

► 醫療端:確診障礙或疑似、待觀察 
► 教育端:可能已有醫療端的確診了,但仍舊必須經過教育端的鑑定流程,才能有特教身分,並由疑似生轉為正式生
  
 

      

2. 轉安置
孩子就讀於有特幼班的公幼,欲:

► 普通班轉特幼班
► 特幼班轉普通班

  

 
 

▍申請鑑定安置檢附資料

 

各縣市規定不同,以下就大多數縣市的情況簡述。 

 

1. 報名表、同意書及實際居住切結書 

2. 戶口名簿正本及影本

3. 醫療診斷相關證明文件四擇一(必須在有效期間內):     

  • 身心障礙證明
  • 重大傷病證明文件    
  • 早療聯合評估報告書    
  • 區域級以上醫院之相關診斷證明(開立日期起一年內)

*每個縣市不同,在臺北市,可附上「臺北市學齡前兒童發展檢核表」未通過兩項之資料

4. 其他證明
如視障兒童須備視覺相關診斷證明;聽障兒童須備聽力檢查結果報告;持有重大傷病證明文件或需侵入性醫療(特殊)照護幼兒視其特殊生理需求,提供生理照護或學校活動指引醫囑之診斷證明。

 

  

▍特幼班僧多粥少,不一定能進入

 

報名完成後,需要經過評估及議決,確認孩子具資格且學校班級有缺額,才會就家長所填的志願序學校進行抽籤安置;若學校班級無缺額則不予安置。

安置順序為:

一、 依年齡順序安置

  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普通班 

  • 三至五歲班:五歲組幼兒依志願全數安置完成後,再行安置四歲組、最後安置三歲組
  • 二歲專班:二足歲未滿三足歲幼兒
 

  公立幼兒園特幼班 

五歲組幼兒依志願全數安置完成後,再行安置四歲、三歲組幼兒,最後安置二歲組

 

二、 同年齡組競額時依下列順位安置:

1. 低收入戶子女

2. 中低收入戶子女

3. 原住民

4. 特殊境遇家庭子女

5. 中度以上身心障礙者子女

6. 四足歲以上,育有三胎以上子女家庭之幼兒

7. 滿五足歲,父或母一方為外國籍或大陸籍人士之幼兒

 

 

  

▍常見QA

 

Q:申請鑑定安置後,孩子是不是永遠都會被貼「特殊生身分」的標籤?

A:家長可申請放棄資格及服務;若孩子能力進步,特教資格也會被取消。因此並不會一直被標籤化。

 

Q:升小一時,是否可選擇想去的國小?

A:即便是申請進入特教班級,也以學區所在學校為主,如果沒有適合的班型,才會安置到他校。

  

Q:如果孩子念了學前特幼班,是不是以後都會念特教班?

A:依照孩子的學習狀況及在幼兒園階段的進步情形而定。如果學習狀況良好,有改安置之必要性,可向校內或鑑輔會提出入小鑑定安置,一樣經由鑑定安置判斷孩子未來小學適合就讀特教班或是於普通班接受巡迴輔導服務。

    

Q:是不是來上學就可以不用去外面上治療課?

A: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況與需求不同,治療課與學校特教資源以不同切入點,提供不同的介入。相較來說治療課較能個別化提升弱項能力,除了上學提升團體生活外,建議依個別需求規劃選擇復健治療加強。經由學校、家裡、早療的三管齊下,對我們的特殊孩子來說,幫助會是最大,學習成效也會是最彰顯的!

「唯有不斷的練習、在不同情境類化,方可學會獨立自主,及適應這個社會及生活。」

  
  

▍已經有早療了,我的孩子沒有嚴重到需要特教資源吧?

  

「鑑定安置」會為孩子鑑定是否有特教的需求,並為其安置適合的學習資源。
 
特教?有那麼嚴重嗎? 
大眾對「特教」時常會有刻板的既定印象。事實上,特教不僅局限於能力差的學生,而是針對每一位特質、需求、能力及學習狀況不同的孩子,制定適性的上課環境、教學方法與學習內容。 

 
換句話說,特教並非為孩子貼上一個「能力不好」的標籤,而是針對孩子的需求提供額外的支持與資源。 
 
 

每位特兒家長一定都懂得帶孩子奔波跑早療課的辛苦、自費課的花費之龐大。如果教育端也能提供資源,並為孩子帶來不同面向的幫助,用心的家長怎麼能錯過?   

   

▍鑑定安置—『鑑定』是否需要特教資源

 

特教資源如果沒有「主動」申請,孩子不會自動就具有資格。

 

即使孩子有發展遲緩證明、早療聯評報告、甚至是身心障礙證明,不代表可以直接獲得特教資源,還需要通過教育局的「鑑定」流程,獲得特教正式生的身份。

    

經過鑑定安置的申請,心評老師透過全面的評量與資料搜集,於鑑定安置會議中與鑑輔委員、家長委員代表、社工代表等討論,經鑑輔會「鑑定」孩子需要特殊教育服務與否,確認孩子的身份。 

*心評老師的工作內容:包含標準化測驗、直接觀察、家長晤談,或參考醫療評估報告及醫生診斷證明。 

    

   

▍鑑定安置—『安置』到適合的班級

 

綜合孩子的各種能力與需求,鑑定安置會議的結果包含:孩子的特教身份(特生/非特生)、適合安置的班別(普通班/特幼班)、治療師入園的需要與否及服務時數、班級學生數是否酌減、教師助理員入班協助與否等。
  

特生入幼兒園可能進入兩種班型


 

1. 普通班+接受巡迴輔導  
 
孩子就讀一般的公幼非營利的普通班,並接受巡迴輔導的服務。

∙ 巡迴輔導:由巡迴輔導老師、專業團隊治療師、或巡迴治療師,定期入校輔導。「輔導」非「上課或治療」,老師與治療師透過觀察孩子在班上的狀況、與普通班老師溝通討論,提供該專業的教學策略建議,以間接的模式幫助孩子。
 
∙ 師生比幼幼班為「2師:16生」,小班到大班多為「2師:30生」。
 
 
∙ 會視特殊生的需求及能力判定教師助理員入班協助與否,或班級學生數是否酌減(1~3人不等)。

 

2. 集中式特教班(特幼班)

∙ 設立於公立幼兒園或特殊教育學校幼兒部。 
 
∙ 孩子的障礙程度相對較重,孩子的認知、語言、動作、社會情緒及遵從指令和生活自理能力需較多協助,全部或大部分時間集中在同一個班級中上課。  
 
∙ 特幼班的師生比較低,多為「2特教老師+1教師助理員:8位不同年齡層的特教幼兒」。 
 
 
專業團隊治療師入校輔導。

 

   

 

     
▍鑑定安置的流程

 

鑑定安置的流程大約要跑半年,除了申請需要檢附的相關資料之外,其實家長要準備的不多。  

根據孩子目前的就學狀況及欲選擇的安置方式,有兩種模式:

 

 一、 入幼鑑定安置   
尚未就學或在普通班就學的疑似生,欲進入特幼班或公幼普通班     

每個縣市確切時程與申請方式有異,在參考下述的時程介紹之餘,還要再自行詢問確認喔! 

 

 *原先已在公幼普通班就學,若要報名入幼鑑定安置至特教班級,需要放棄原本的公幼資格
 

二、  在校生鑑定安置   
在普通班就學的疑似生,之後會續留原校普通班並接受巡迴輔導

每個縣市確切時程與申請方式有異,在參考下述的時程介紹之餘,還要再自行詢問確認喔!  

 

1. 就學中的疑似生轉正式生 

⦁ 申請方式
由學校代為申請,家長僅需提供資料 
  
⦁ 
時程
上下學期的學期初申請(上學期約10月、下學期約3月)。通過申請後,到下個學期才開始具有特教資源服務 


⦁ 疑似vs正式
醫療端跟教育端的「疑似」、「正式」意義不同:

► 醫療端:確診障礙或疑似、待觀察 
► 教育端:可能已有醫療端的確診了,但仍舊必須經過教育端的鑑定流程,才能有特教身分,並由疑似生轉為正式生
  
 

      

2. 轉安置
孩子就讀於有特幼班的公幼,欲:

► 普通班轉特幼班
► 特幼班轉普通班

  
 

▍申請鑑定安置檢附資料

 

各縣市規定不同,以下就大多數縣市的情況簡述。

 

1. 報名表、同意書及實際居住切結書 

2. 戶口名簿正本及影本

3. 醫療診斷相關證明文件四擇一(必須在有效期間內):     

⦁ 身心障礙證明
⦁ 重大傷病證明文件    
⦁ 早療聯合評估報告書    
⦁ 區域級以上醫院之相關診斷證明(開立日期起一年內)

*每個縣市不同,在臺北市,可附上「臺北市學齡前兒童發展檢核表」未通過兩項之資料

4. 其他證明
如視障兒童須備視覺相關診斷證明;聽障兒童須備聽力檢查結果報告;持有重大傷病證明文件或需侵入性醫療(特殊)照護幼兒視其特殊生理需求,提供生理照護或學校活動指引醫囑之診斷證明。

 

  

▍特幼班僧多粥少,不一定能進入

 

報名完成後,需要經過評估及議決,確認孩子具資格且學校班級有缺額,才會就家長所填的志願序學校進行抽籤安置;若學校班級無缺額則不予安置。

安置順序為:

一、 依年齡順序安置

  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普通班 

⦁ 三至五歲班:五歲組幼兒依志願全數安置完成後,再行安置四歲組、最後安置三歲組
⦁ 二歲專班:二足歲未滿三足歲幼兒  

  公立幼兒園特幼班 

五歲組幼兒依志願全數安置完成後,再行安置四歲、三歲組幼兒,最後安置二歲組

 

二、 同年齡組競額時依下列順位安置:

1. 低收入戶子女

2. 中低收入戶子女

3. 原住民

4. 特殊境遇家庭子女

5. 中度以上身心障礙者子女

6. 四足歲以上,育有三胎以上子女家庭之幼兒

7. 滿五足歲,父或母一方為外國籍或大陸籍人士之幼兒

 

  

▍常見QA

 

Q:申請鑑定安置後,孩子是不是永遠都會被貼「特殊生身分」的標籤?

A:家長可申請放棄資格及服務;若孩子能力進步,特教資格也會被取消。因此並不會一直被標籤化。

 

Q:升小一時,是否可選擇想去的國小?

A:即便是申請進入特教班級,也以學區所在學校為主,如果沒有適合的班型,才會安置到他校。

  

Q:如果孩子念了學前特幼班,是不是以後都會念特教班?

A:依照孩子的學習狀況及在幼兒園階段的進步情形而定。如果學習狀況良好,有改安置之必要性,可向校內或鑑輔會提出入小鑑定安置,一樣經由鑑定安置判斷孩子未來小學適合就讀特教班或是於普通班接受巡迴輔導服務。

    

Q:是不是來上學就可以不用去外面上治療課?

A: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況與需求不同,治療課與學校特教資源以不同切入點,提供不同的介入。相較來說治療課較能個別化提升弱項能力,除了上學提升團體生活外,建議依個別需求規劃選擇復健治療加強。經由學校、家裡、早療的三管齊下,對我們的特殊孩子來說,幫助會是最大,學習成效也會是最彰顯的!

「唯有不斷的練習、在不同情境類化,方可學會獨立自主,及適應這個社會及生活。」

「唯有不斷的練習、在不同情境類化,方可學會獨立自主,及適應這個社會及生活。」

kIdodoo編輯群
簡介
作者們具備多年兒童治療或教學經驗
包含大醫院治療師、治療所所長、巡迴治療師、巡輔老師、特教老師等

大家在忙碌的臨床治療或帶班空檔,將自身的經驗與汲取的專業知識整理成精華文章

除了提供給自己面對的家長閱讀

也期待可以透過網路為其他早療家長與治療師/老師帶來一點靈感與幫助
作者們具備多年兒童治療或教學經驗
包含大醫院治療師、治療所所長、巡迴治療師、巡輔老師、特教老師等

大家在忙碌的臨床治療或帶班空檔,將自身的經驗與汲取的專業知識整理成精華文章

除了提供給自己面對的家長閱讀

也期待可以透過網路為其他早療家長與治療師/老師帶來一點靈感與幫助
早療需求
小檢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