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學校教育
2023.09.07
社群分享

【幼兒園】普通班教師視角:各障礙別的特殊生在普通班的狀況

在這篇文章中,筆者會列舉一些特生在班上常見的狀況,幫助爸爸媽媽快速理解及掌握孩子可能會出現的狀況,並能夠有概念地與老師討論解決方式,幫助孩子更融入學校生活。


各種障礙類別的孩子,在班級中會有不同的問題需要師生與家長一起面對與克服

 
不同類別的特殊生在班級日常生活和學習上,會面臨很多的挫折和生活適應問題。家長每天總是得面對同樣的惱人狀況,卻往往不知道問題點到底在哪裡,例如:孩子今天在學校又打人了、孩子學習明顯跟不上、孩子上課坐不住而搗蛋…等。
 
 

▍各障礙類孩子常見問題

 

*下文將依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高級中等學校與特殊教育學校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基準與研判原則》簡單說明各障礙的定義、在普通班級中常遇到的問題,以及老師可能的處理方式,家長可以依據孩子特質參考各項障礙的說明。

  
 

【 智能障礙 】
  

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顯著困難者。

    

這類的孩子在學習上,不管是理解或輸出,都會明顯較同齡孩子慢。因此在學習活動中常常出現無法理解而放空發呆、或是無法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學習單或是勞作作品的狀況。
 

人際關係方面,也常因反應較慢、甚至無法理解遊戲規則,而影響同儕關係發展。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可針對孩子認知程度和老師討論,老師會依據孩子的程度,額外提供適合的學習單或是勞作作品。
另外,在學習區或自由活動時間亦可適時抽離,老師可以陪伴練習認知落後的部分。
在生活自理方面,孩子無需協助的部分老師可以讓孩子多多參與班務,例如:擦桌子、用小掃把掃地、整理圖書區書本。
除了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外,同時也能練習小肌肉,讓精細動作更靈活。

 
 
 

【 語言障礙 】
 

指語言理解或語言表達能力與同年齡者相較,有顯著偏差或低落現象,造成溝通困難者。

   

這類孩子多半在語言刺激不足或是先天上的構造異常,造成有語音、語意、語暢的問題,最常面對的困境是他人無法瞭解他所要傳達的意思。
  

不管是在遊戲活動中或是表達生理需求,往往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夠理解孩子真正要表達的意思,也因為這樣,孩子最後選擇用手勢比或是乾脆不說,大大地影響了學習和同儕互動的機會。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請家長直接告知老師治療師對於孩子語言理解、語言表達、構音(發音)、語暢的評估狀況,讓老師可以依據孩子的狀況給予適當的協助。
例如:語暢不佳(說話結巴)的孩子可以鼓勵慢慢說,多增加自然練習的機會;發音不清楚者,當出現不正確的音時,老師可以直接示範正確的念法。
重要的是,當孩子在活動和遊戲中,我們會鼓勵多說多表達(盡量不糾正),讓他對於「說話」這件事情有正向經驗,不因為感到害怕而選擇沉默喔!

 
 
 

【 情緒行為障礙 】

  
指長期情緒或行為表現顯著異常,嚴重影響學校適應者;其障礙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前項情緒行為障礙之症狀,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憂鬱症、躁鬱症)、畏懼性疾患、焦慮性疾患、注意力缺陷過動(ADHD)或有其他持續性之情緒或行為問題者。

     

情緒障礙的孩子可分類為先天性與後天教養失利所造成。
他們的日常往往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不想做的事情、挫折、不如他的意…就引爆身體裡的小炸彈。
可能會出現的行為舉止包含攻擊物品或人、自殘、逃避、持續哭鬧、尖叫……等。

     

近年來,筆者發現這類的孩子數量有逐漸上升的趨勢,最常見的衍生問題是:因為同學會害怕他突然的生氣、攻擊等行為,孩子在班上可能會面臨沒有人要跟他玩的窘境;在學習上,因為挫折容忍度很差,一旦自己做不好或是覺得無法完成老師交辦的事情時,會破壞作業,甚至直接逃離教室等負向逃避的方式面對問題,這些都是老師天天要處理的情況。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筆者在面對這一類的孩子時,處理的原則為:

  • 在活動前預告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避免遇到突發狀況卡住而無法繼續

  • 在活動中特別注意,當孩子情緒要起來的時候,立即將孩子轉移目標

  • 不讓孩子執著在負向的事情上

  • 活動後給予明確正向的鼓勵,建立自信。例如:「你今天有很努力完成畫畫的工作,很棒!」、「老師覺得你今天很棒,有把不開心的事情說出來。」
     

當他自己有自信心時,能夠引發他負向情緒的事件也會相對變少。

     

而ADHD的孩子們就像跳躍般的小彈簧,活力充沛但是往往橫衝直撞。

在學校生活中,人際互動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容易因為衝撞,造成自己或同學受傷、身體動來動去無法專心上課、午休時間翻來覆去睡不著... 。
種種的舉動影響到其他同學而被告狀,那麼一整天下來,可能就會聽到孩子的名字一直被提出來告狀。

     

如此,他們會開始對自己產生懷疑:我是不是不好?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我?
 

家長也會有所疑惑:為什麼總是惹麻煩?是老師不夠包容?還是我的孩子真的太過活潑?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筆者在接觸家長時,都會仔細詢問孩子目前的狀況及醫生建議的處置。
無論是否需要用藥,建議接受專注力相關的課程(如:職能治療、心理治療),親師一起讓孩子漸漸從正向行為中建立自信心;若有需要服藥,學校也會依據孩子服藥後的狀況與家長隨時溝通,讓家長掌握孩子在校的注意力及行為表現,以利與醫生討論用藥的狀況。

   
 
 

 

【 自閉症 】

  
指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溝通、社會互動、行為及興趣表現上有嚴重問題,致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自閉症上有顯著困難者。

   

由於自閉症光譜涵蓋的範圍很廣,無法一一詳列其特質所帶來的學習困擾,但可以大致整理出:人際關係不良(無互動或互動不良)、固著……等特質。

    

他們在學校生活中令人困擾的特質包含: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自己有一套做事情的模式難以被改變、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

     

如此一來,常見的問題是:沒有朋友、缺乏上課的概念,在教室遊蕩、對自己著迷的事情固著。

這時候如果硬碰硬,往往就是兩敗俱傷,孩子對於教室的概念會更為反感。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老師們往往花費很多時間在和有自閉特質的孩子建立關係,並為他們慢慢建立學校作息的概念,光是這樣可能就要長達半年的時間。

 

至於學習的效果,我們就只能等待他對於這個班級的人事物有初步的認同後,才有辦法開始。

 
 
 

【 視覺障礙 】

  
指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導致視覺器官之構造缺損,或機能發生部分或全部之障礙,經矯正後其視覺辨認仍有困難者。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這類筆者在一般班級大教過的孩子多是輕微弱視、斜視、近視等,通常定期回診檢查,配合醫生配鏡或做遮眼治療都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老師會在安排上課座位或是團討座位時,將這些孩子安置在第一、二排且正中間的位置,讓孩子上課時能夠看得較清楚。
   
 
  

【 肢體障礙 】

   
指上肢、下肢或軀幹之機能有部分或全部障礙,致影響參與學習活動者;前項所定肢體障礙,應由專科醫師診斷。

※常見的疾病名稱:重症肌無力、肌肉失養、肌肉萎縮、多發性硬化症。
  
  
 
 【 腦性麻痺 】
 
指腦部發育中受到非進行性、非暫時性之腦部損傷而顯現出動作及姿勢發展有問題,或伴隨感覺、知覺、認知、溝通、學習、記憶及注意力等神經心理障礙,致在活動及生活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鑑定應由醫師診斷並開具證明。

   
   
 

【 身體病弱 】

 
指罹患疾病,體能衰弱,需要長期療養,且影響學習活動者,其鑑定由醫師診斷後認定。

這類孩子身形多半偏瘦小,且在飲食或是活動上有許多限制,有時候還會因為生病、開刀住院請長假,引響到學校生活的適應。因為大部分的時間多與成人在一起,較少與同年齡孩子互動的機會,因此部分的孩子會依賴心較強或是只喜歡黏著老師導致失去和社會技巧磨練的機會。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排除掉需注意的飲食和健康安全問題,其實大部分身體病弱的孩子認知上並無太大的落差,其餘家長比較擔心的多會是學習落後或是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沒有朋友要跟他玩。
 

但請家長放心,讓孩子有安全感、自由地發展,是老師經營班級時首要重視並第一步建立的。孩子需要時間適應醫院、家庭和學校生活的不同,才有辦法喜歡上學。

 

另外,有部分孩子因為手術或是先天因素造成面貌或肢體上的殘缺,也會造成班上孩子懼怕或是霸凌的情形,這時候老師也會介入,正面地教導班上其他同學為什麼他會變成這樣、我們可以怎麼幫助他。透過老師作為橋樑,也能協助這類的孩子更快適應。

 
   
  
 
【 聽覺障礙 】

  
指由於聽覺器官之構造缺損或功能異常,致以聽覺參與活動之能力受到限制者。

    
   
  

【 多重障礙 】

 
指包括二種以上不具連帶關係且非源於同一原因造成之障礙而影響學習者。
  

  
 

【 學習障礙 】

  *學齡前尚無學習障礙的診斷,學齡後才可判別。此處列出來僅供家長參考。
統稱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記憶、理解、知覺、知覺動作、推理等能力有問題,致在聽、說、讀、寫或算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障礙並非因感官、智能、情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結果。

     

這類的孩子在學校生活的日常其實沒有太大的辨認度。大體而言,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友伴相處融洽、運動神經也不錯,但往往一進入認知課程時,就有一種跌了一大跤的錯覺感。

     

明明才剛教完,可是寫出來的符號上下左右都顛倒、畫畫的空間設置整個是錯亂的,若是請他重寫或重畫,往往等一下交來的結果仍然是一樣的。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我認識字,但是寫出來就是變成這樣?
最後往往因為不想面對一直寫錯的挫折感,而逃避學習活動。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筆者在帶這類的孩子時,在認知方面會減少當次完成的學習量,且用順序的方式讓他一筆一筆完成,使得他有把握在時間內至少可以完成。

   

此外,會善用他其他強項的部分來補足,例如記憶力強的學障兒,可以用一邊背誦的一邊做方式完成書寫的作業,或是直接用口與對答的方式確認他是否會了,減少書寫符號帶來的困擾。

   
   
 

 【 其他障礙 】

 
指在學習與生活有顯著困難,且其障礙類別無法歸類者,其鑑定應由醫師診斷並開具證明。

  
  

▍幼師需要瞭解孩子早療的狀況

 

我們在招收到特生時,會先和家長溝通孩子的障礙類別、障礙程度、目前接受哪些早療課程、每週早療的頻率,以及孩子進步的幅度。

 

家長不用擔心老師給孩子貼標籤,如果老師能在一開始便明確掌握孩子目前的狀況,可以大大減少彼此摸索的時間和遭遇的挫折,了解孩子的強弱項,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學校,這是老師或家長共同的目標。


各種障礙類別的孩子,在班級中會有不同的問題需要師生與家長一起面對與克服
  
不同類別的特殊生在班級日常生活和學習上,會面臨很多的挫折和生活適應問題。家長每天總是得面對同樣的惱人狀況,卻往往不知道問題點到底在哪裡,例如:孩子今天在學校又打人了、孩子學習明顯跟不上、孩子上課坐不住而搗蛋…等。
  
  

▍各障礙類孩子常見問題

  

*下文將依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高級中等學校與特殊教育學校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基準與研判原則》簡單說明各障礙的定義、在普通班級中常遇到的問題,以及老師可能的處理方式,家長可以依據孩子特質參考各項障礙的說明。

  

 【 智能障礙 】
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顯著困難者。

 

這類的孩子在學習上,不管是理解或輸出,都會明顯較同齡孩子慢。因此在學習活動中常常出現無法理解而放空發呆、或是無法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學習單或是勞作作品的狀況。

人際關係方面,也常因反應較慢、甚至無法理解遊戲規則,而影響同儕關係發展。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可針對孩子認知程度和老師討論,老師會依據孩子的程度,額外提供適合的學習單或是勞作作品。
另外,在學習區或自由活動時間亦可適時抽離,老師可以陪伴練習認知落後的部分。
在生活自理方面,孩子無需協助的部分老師可以讓孩子多多參與班務,例如:擦桌子、用小掃把掃地、整理圖書區書本。
除了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外,同時也能練習小肌肉,讓精細動作更靈活。

 
 

 【 語言障礙 】

指語言理解或語言表達能力與同年齡者相較,有顯著偏差或低落現象,造成溝通困難者。

 

這類孩子多半在語言刺激不足或是先天上的構造異常,造成有語音、語意、語暢的問題,最常面對的困境是他人無法瞭解他所要傳達的意思。

不管是在遊戲活動中或是表達生理需求,往往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夠理解孩子真正要表達的意思,也因為這樣,孩子最後選擇用手勢比或是乾脆不說,大大地影響了學習和同儕互動的機會。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請家長直接告知老師治療師對於孩子語言理解、語言表達、構音(發音)、語暢的評估狀況,讓老師可以依據孩子的狀況給予適當的協助。
例如:語暢不佳(說話結巴)的孩子可以鼓勵慢慢說,多增加自然練習的機會;發音不清楚者,當出現不正確的音時,老師可以直接示範正確的念法。
重要的是,當孩子在活動和遊戲中,我們會鼓勵多說多表達(盡量不糾正),讓他對於「說話」這件事情有正向經驗,不因為感到害怕而選擇沉默喔!

 
 

【 情緒行為障礙 】

指長期情緒或行為表現顯著異常,嚴重影響學校適應者;其障礙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前項情緒行為障礙之症狀,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憂鬱症、躁鬱症)、畏懼性疾患、焦慮性疾患、注意力缺陷過動(ADHD)或有其他持續性之情緒或行為問題者。

 

情緒障礙的孩子可分類為先天性與後天教養失利所造成。
他們的日常往往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不想做的事情、挫折、不如他的意…就引爆身體裡的小炸彈。可能會出現的行為舉止包含攻擊物品或人、自殘、逃避、持續哭鬧、尖叫……等。

 

近年來,筆者發現這類的孩子數量有逐漸上升的趨勢,最常見的衍生問題是:
因為同學會害怕他突然的生氣、攻擊等行為,孩子在班上可能會面臨沒有人要跟他玩的窘境;
在學習上,因為挫折容忍度很差,一旦自己做不好或是覺得無法完成老師交辦的事情時,會破壞作業,甚至直接逃離教室等負向逃避的方式面對問題,這些都是老師天天要處理的情況。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筆者在面對這一類的孩子時,處理的原則為:

  • 在活動前預告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避免遇到突發狀況卡住而無法繼續

  • 在活動中特別注意,當孩子情緒要起來的時候,立即將孩子轉移目標

  • 不讓孩子執著在負向的事情上

  • 活動後給予明確正向的鼓勵,建立自信。例如:「你今天有很努力完成畫畫的工作,很棒!」、「老師覺得你今天很棒,有把不開心的事情說出來。」

當他自己有自信心時,能夠引發他負向情緒的事件也會相對變少。

 

而ADHD的孩子們就像跳躍般的小彈簧,活力充沛但是往往橫衝直撞。

在學校生活中,人際互動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容易因為衝撞,造成自己或同學受傷、身體動來動去無法專心上課、午休時間翻來覆去睡不著... 。
種種的舉動影響到其他同學而被告狀,那麼一整天下來,可能就會聽到孩子的名字一直被提出來告狀。

 

如此,他們會開始對自己產生懷疑:我是不是不好?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我?

家長也會有所疑惑:為什麼總是惹麻煩?是老師不夠包容?還是我的孩子真的太過活潑?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筆者在接觸家長時,都會仔細詢問孩子目前的狀況及醫生建議的處置。無論是否需要用藥,建議接受專注力相關的課程(如:職能治療、心理治療),親師一起讓孩子漸漸從正向行為中建立自信心;若有需要服藥,學校也會依據孩子服藥後的狀況與家長隨時溝通,讓家長掌握孩子在校的注意力及行為表現,以利與醫生討論用藥的狀況。

 
 

 

 【 自閉症 】

指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溝通、社會互動、行為及興趣表現上有嚴重問題,致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自閉症上有顯著困難者。

 

由於自閉症光譜涵蓋的範圍很廣,無法一一詳列其特質所帶來的學習困擾,但可以大致整理出:人際關係不良(無互動或互動不良)、固著……等特質。

 

他們在學校生活中令人困擾的特質包含: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自己有一套做事情的模式難以被改變、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

 

如此一來,常見的問題是:沒有朋友、缺乏上課的概念,在教室遊蕩、對自己著迷的事情固著。

這時候如果硬碰硬,往往就是兩敗俱傷,孩子對於教室的概念會更為反感。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老師們往往花費很多時間在和有自閉特質的孩子建立關係,並為他們慢慢建立學校作息的概念,光是這樣可能就要長達半年的時間。

 

至於學習的效果,我們就只能等待他對於這個班級的人事物有初步的認同後,才有辦法開始。

  
 

 【 視覺障礙 】

指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導致視覺器官之構造缺損,或機能發生部分或全部之障礙,經矯正後其視覺辨認仍有困難者。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這類筆者在一般班級大教過的孩子多是輕微弱視、斜視、近視等,通常定期回診檢查,配合醫生配鏡或做遮眼治療都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老師會在安排上課座位或是團討座位時,將這些孩子安置在第一、二排且正中間的位置,讓孩子上課時能夠看得較清楚。
  
  

 【 肢體障礙 】

指上肢、下肢或軀幹之機能有部分或全部障礙,致影響參與學習活動者;前項所定肢體障礙,應由專科醫師診斷。

※常見的疾病名稱:重症肌無力、肌肉失養、肌肉萎縮、多發性硬化症。

 
  

 【腦性麻痺 】

指腦部發育中受到非進行性、非暫時性之腦部損傷而顯現出動作及姿勢發展有問題,或伴隨感覺、知覺、認知、溝通、學習、記憶及注意力等神經心理障礙,致在活動及生活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鑑定應由醫師診斷並開具證明。

  
  

 【 身體病弱 】

指罹患疾病,體能衰弱,需要長期療養,且影響學習活動者,其鑑定由醫師診斷後認定。

這類孩子身形多半偏瘦小,且在飲食或是活動上有許多限制,有時候還會因為生病、開刀住院請長假,引響到學校生活的適應。
因為大部分的時間多與成人在一起,較少與同年齡孩子互動的機會,因此部分的孩子會依賴心較強或是只喜歡黏著老師導致失去和社會技巧磨練的機會。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排除掉需注意的飲食和健康安全問題,其實大部分身體病弱的孩子認知上並無太大的落差,其餘家長比較擔心的多會是學習落後或是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沒有朋友要跟他玩。

但請家長放心,讓孩子有安全感、自由地發展,是老師經營班級時首要重視並第一步建立的。
孩子需要時間適應醫院、家庭和學校生活的不同,才有辦法喜歡上學。

 

另外,有部分孩子因為手術或是先天因素造成面貌或肢體上的殘缺,也會造成班上孩子懼怕或是霸凌的情形,這時候老師也會介入,正面地教導班上其他同學為什麼他會變成這樣、我們可以怎麼幫助他。透過老師作為橋樑,也能協助這類的孩子更快適應。

 
 

 【 聽覺障礙 】

指由於聽覺器官之構造缺損或功能異常,致以聽覺參與活動之能力受到限制者。

   
   

 【 多重障礙 】

指包括二種以上不具連帶關係且非源於同一原因造成之障礙而影響學習者。
  

  

 【 學習障礙 】
  *學齡前尚無學習障礙的診斷,學齡後才可判別。此處列出來僅供家長參考。

統稱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記憶、理解、知覺、知覺動作、推理等能力有問題,致在聽、說、讀、寫或算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障礙並非因感官、智能、情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結果。

 

這類的孩子在學校生活的日常其實沒有太大的辨認度。大體而言,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友伴相處融洽、運動神經也不錯,但往往一進入認知課程時,就有一種跌了一大跤的錯覺感。

 

明明才剛教完,可是寫出來的符號上下左右都顛倒、畫畫的空間設置整個是錯亂的,若是請他重寫或重畫,往往等一下交來的結果仍然是一樣的,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我認識字,但是寫出來就是變成這樣?最後往往因為不想面對一直寫錯的挫折感,而逃避學習活動。

    

►►家長跟老師怎麼做 

筆者在帶這類的孩子時,在認知方面會減少當次完成的學習量,且用順序的方式讓他一筆一筆完成,使得他有把握在時間內至少可以完成。

 

此外,會善用他其他強項的部分來補足,例如記憶力強的學障兒,可以用一邊背誦的一邊做方式完成書寫的作業,或是直接用口與對答的方式確認他是否會了,減少書寫符號帶來的困擾。

   
   
 【 其他障礙 】

指在學習與生活有顯著困難,且其障礙類別無法歸類者,其鑑定應由醫師診斷並開具證明。

 
 

▍幼師需要瞭解孩子早療的狀況
 

我們在招收到特生時,會先和家長溝通孩子的障礙類別、障礙程度、目前接受哪些早療課程、每週早療的頻率,以及孩子進步的幅度。

 

家長不用擔心老師給孩子貼標籤,如果老師能在一開始便明確掌握孩子目前的狀況,可以大大減少彼此摸索的時間和遭遇的挫折,了解孩子的強弱項,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學校,這是老師或家長共同的目標。

Cheri老師
簡介

- 現職 -
公幼教師

- 學經歷 -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
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
曾任信誼基金會幼兒教材企劃編輯
曾任公立幼兒園教保員
現職公立幼兒園教師

- 現職 -
公幼教師

- 學經歷 -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
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
曾任信誼基金會幼兒教材企劃編輯
曾任公立幼兒園教保員
現職公立幼兒園教師

早療需求
小檢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