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早期療育
2023.08.23
社群分享

「早療評估」是什麼?小朋友一定要先評估才能做治療嗎?

總聽治療師說「先幫孩子做評估,再排治療」。評估要做什麼?不能直接上課嗎?


透過評估,治療師才能掌握孩子的狀況,給予對症下藥的治療/canva

無論是在何種上課場域,治療師首次見到孩子時,定是先為孩子進行評估。仔細瞭解並分析孩子各種盤根錯節的能力與特質,才能有效率地找出問題點,並訂定對症下藥的治療方針。

 

 ▍不同專業的評估內容

 

 語言治療 

治療師會與孩子進行自然的問答、讓孩子說出圖片內容、請孩子聽難易不一的句子並指出圖片等,以測試孩子的語言理解、語言表達、構音清晰度(發音標不標準)、說話流暢度、口腔動作等能力。

 
 物理治療 

評估方式包含讓孩子做出特定的姿勢與動作,看孩子是否可做到要求的動作、姿勢是否有異常、動作是否可以重複多少次等,藉此瞭解孩子的肌力、肢體協調能力、其他骨骼與神經狀況等。《粗動作發展里程碑-物理治療師評估時看什麼?》

 

 職能治療 

職能治療師會讓孩子操作各種用品與教具,如:串珠、積木、筆、剪刀等,再加上與家長的晤談,便可瞭解孩子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社交、日常生活功能等方面的能力狀況。

 

 

 ▍不同的評估方式

  

評估時,針對不同年紀、類型、能力、配合度的孩子,治療師會使用不同的方式進行。

年紀比較小的嬰幼兒、或是能力較差、配合度教不好的,治療師可以透過積木、圖卡、玩具等遊戲教具做為媒介,去觀察及評估孩子目前的能力發展水準;年紀大一點、比較能配合的孩子,則可以進行更多較結構化、看似較枯燥的項目。

 
一、標準化評估工具  

針對不同的能力,有不同的評估工具以及測驗方式。這樣的測驗是專家學者透過科學化的研究與大規模的數據蒐集所設計出來的。相較來說,它是一種專業度較高、較完整的測驗方式。
 

每一套標準化評估工具有固定的題型、計分方式。治療師一題一題幫孩子測試後,最終得出的分數可對照常模,即可瞭解孩子的能力在同齡兒童中落在什麼程度,如百分等級。如果孩子能力落在百分等級10以下,就是明顯的落後/遲緩。孩子接受早療聯評時,各專業多半會使用如此的標準化評估工具。

  

*常聽到測智商的「魏氏智力測驗」就屬於這一個類型。

*有些測驗是由家長填寫問卷量表

 

 二、非正式評估工具    

可能是醫院或治療師自己設計的題目,評估時使用自行設計的圖片與手邊的教具玩具。雖然稱為「非正式」,也無法在評估後得到孩子能力明確的百分等級,但這樣的測驗比較有彈性,同時也可以讓治療師瞭解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粗略抓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程度。

 

三、治療師臨床觀察  

從孩子與家長在治療室外等候開始,治療師就會觀察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情況。進入治療室後,治療師會觀察孩子的行為,並與之對話、互動、玩玩具,觀察能力與反應。即便看起來沒有做什麼特別專業的事情,但其實治療師已經在默默進行評估,分析孩子大動作、小動作、語言、認知、社會互動、情緒、注意力、行為等能力狀況。

 

 四、家長填寫問卷與量表  

有時候我們會笑稱讓家長「寫功課」。通常在孩子接受評估前/時,會提供家長網頁表單或紙本問卷。


 ► 基本資料

 內容多是填寫家庭狀況、孩子出生史、成長史、發展歷程、孩子喜歡的卡通或食物、家長擔憂的問題等。

 
 ► 量表

 所謂的量表,指的是將孩子的表現與能力量化成分數。譬如說:孩子會說某個詞彙就算一分;或是孩子是不是有某種表現,非常同意是5分、非常不同意是0分。

 

六、與家長晤談討論 

孩子在不同情境、面對不同對象,會有不同的表現與問題。因此治療師不會單就孩子在治療室的狀況就概括一切。透過與家長的討論,不僅瞭解孩子全面的狀況,也釐清父母的擔憂與困擾,作為治療目標設定的依據。

 

 

 ▍帶孩子評估,需要做什麼準備?

 

面對陌生的環境與治療師,孩子可能會退怯、甚至哭鬧。

 

請家長平常心以待,表現得輕鬆自然。可向孩子預告「會與老師們看漂亮的卡片、玩好玩的玩具、試很酷的遊戲!」。給孩子一點心理準備,但也避免給予壓力。

 

接受評估前,盡量讓孩子吃飽睡好,也可以幫孩子準備一個安心的小玩具、完成挑戰後的小禮物(點心)。

 

*請避免孩子評估前滿手玩具、零食、3C,不亦樂乎。一旦進治療室時把這些孩子熱愛的物品撤走,恐怕會讓孩子哭天搶地,情緒大受影響。如此可是會影響評估唷!

 


延伸閱讀
•  發展遲緩只是大隻雞慢啼嗎?
•  復健專業分哪些?
•  早療聯評


透過評估,治療師才能掌握孩子的狀況,給予對症下藥的治療/canva

無論是在何種上課場域,治療師首次見到孩子時,定是先為孩子進行評估。仔細瞭解並分析孩子各種盤根錯節的能力與特質,才能有效率地找出問題點,並訂定對症下藥的治療方針。

 

 ▍不同專業的評估內容

 

 語言治療 

治療師會與孩子進行自然的問答、讓孩子說出圖片內容、請孩子聽難易不一的句子並指出圖片等,以測試孩子的語言理解、語言表達、構音清晰度(發音標不標準)、說話流暢度、口腔動作等能力。

 
 物理治療 

評估方式包含讓孩子做出特定的姿勢與動作,看孩子是否可做到要求的動作、姿勢是否有異常、動作是否可以重複多少次等,藉此瞭解孩子的肌力、肢體協調能力、其他骨骼與神經狀況等。《粗動作發展里程碑-物理治療師評估時看什麼?》

 

 職能治療 

職能治療師會讓孩子操作各種用品與教具,如:串珠、積木、筆、剪刀等,再加上與家長的晤談,便可瞭解孩子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社交、日常生活功能等方面的能力狀況。

 

 

 ▍不同的評估方式

 

評估時,針對不同年紀、類型、能力、配合度的孩子,治療師會使用不同的方式進行。

年紀比較小的嬰幼兒、或是能力較差、配合度教不好的,治療師可以透過積木、圖卡、玩具等遊戲教具做為媒介,去觀察及評估孩子目前的能力發展水準;年紀大一點、比較能配合的孩子,則可以進行更多較結構化、看似較枯燥的項目。

 

 一、標準化評估工具  

針對不同的能力,有不同的評估工具以及測驗方式。這樣的評估測驗是專家學者透過科學化的研究與大規模的數據蒐集所設計出來的。相較來說,它是一種專業度較高、較完整的測驗方式。

  
每一套標準化評估工具有固定的題型、計分方式。治療師一題一題幫孩子測試後,最終得出的分數可對照常模,即可瞭解孩子的能力在同齡兒童中落在什麼程度,如百分等級。如果孩子能力落在百分等級10以下,就是明顯的落後/遲緩。孩子接受早療聯評時,各專業多半會使用如此的標準化評估工具。 

 

*常聽到測智商的「魏氏智力測驗」就屬於這一個類型。

*有些測驗是由家長填寫問卷量表

 

 二、非正式評估工具    

可能是醫院或治療師自己設計的題目,評估時使用自行設計的圖片與手邊的教具玩具。雖然稱為「非正式」,也無法在評估後得到孩子能力明確的百分等級,但這樣的測驗比較有彈性,同時也可以讓治療師瞭解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粗略抓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程度。

 

三、治療師臨床觀察  

從孩子與家長在治療室外等候開始,治療師就會觀察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情況。進入治療室後,治療師會觀察孩子的行為,並與之對話、互動、玩玩具,觀察能力與反應。即便看起來沒有做什麼特別專業的事情,但其實治療師已經在默默進行評估,分析孩子大動作、小動作、語言、認知、社會互動、情緒、注意力、行為等能力狀況。

 

 四、家長填寫問卷與量表  

有時候我們會笑稱讓家長「寫功課」。通常在孩子接受評估前/時,會提供家長網頁表單或紙本問卷。


 ► 基本資料

 內容多是填寫家庭狀況、孩子出生史、成長史、發展歷程、孩子喜歡的卡通或食物、家長擔憂的問題等。

 
 ► 量表

 所謂的量表,指的是將孩子的表現與能力量化成分數。譬如說:孩子會說某個詞彙就算一分;或是孩子是不是有某種表現,非常同意是5分、非常不同意是0分。

 

六、與家長晤談討論 

孩子在不同情境、面對不同對象,會有不同的表現與問題。因此治療師不會單就孩子在治療室的狀況就概括一切。透過與家長的討論,不僅瞭解孩子全面的狀況,也釐清父母的擔憂與困擾,作為治療目標設定的依據。

 

 

 ▍帶孩子評估,需要做什麼準備?

 

面對陌生的環境與治療師,孩子可能會退怯、甚至哭鬧。

 

請家長平常心以待,表現得輕鬆自然。可向孩子預告「會與老師們看漂亮的卡片、玩好玩的玩具、試很酷的遊戲!」。給孩子一點心理準備,但也避免給予壓力。

 

接受評估前,盡量讓孩子吃飽睡好,也可以幫孩子準備一個安心的小玩具、完成挑戰後的小禮物(點心)。

 

*請避免孩子評估前滿手玩具、零食、3C,不亦樂乎。一旦進治療室時把這些孩子熱愛的物品撤走,恐怕會讓孩子哭天搶地,情緒大受影響。如此可是會影響評估唷!

 


延伸閱讀
•  發展遲緩只是大隻雞慢啼嗎?
•  復健專業分哪些?
•  早療聯評

kIdodoo編輯群
簡介
作者們具備多年兒童治療或教學經驗
包含大醫院治療師、治療所所長、巡迴治療師、巡輔老師、特教老師等

大家在忙碌的臨床治療或帶班空檔,將自身的經驗與汲取的專業知識整理成精華文章

除了提供給自己面對的家長閱讀

也期待可以透過網路為其他早療家長與治療師/老師帶來一點靈感與幫助
作者們具備多年兒童治療或教學經驗
包含大醫院治療師、治療所所長、巡迴治療師、巡輔老師、特教老師等

大家在忙碌的臨床治療或帶班空檔,將自身的經驗與汲取的專業知識整理成精華文章

除了提供給自己面對的家長閱讀

也期待可以透過網路為其他早療家長與治療師/老師帶來一點靈感與幫助
早療需求
小檢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