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早期療育
2023.12.26
社群分享

將家長也納入治療計畫中—做早療可不是在跑補習班

執業以來一直有個疑惑,為什麼兒童「治療」這件事這麼像是在上補習班,家長到處接送孩子往來不同院所上課,而上課時家長就在外等候休息?


將家長的角色與功能放進治療計畫中,讓家長能將治療帶進一天24小時的日常中,早療效果定然是事半功倍。

 


▍一週一次半小時的早療對孩子怎麼足夠?

 

一週一次短短半小時到底可以對孩子有什麼幫助,而且這種抽離式的去情境模式即便孩子在治療室內有進步,但技巧真的可以帶回家裡嗎?

這些和教科書上寫的完全不一樣,更何況研究也顯示每週至少需20小時的治療才有效益。我這樣一週只看這個孩子一次,一次才半小時,到底有什麼意義?

 

即使課後會對家長衛教並提供居家練習,但是,最難最難的就是練習。

練習時孩子不配合怎麼辦?練習時該用什麼策略?該用什麼提示法?怎樣才算達成目標?跑療育、寫功課時間都不夠了,哪來時間練習?如果還有手足和長輩要照顧,一天48小時都不夠。

  
 

▍早療治療師的角色與價值

 

抱持這些疑惑與矛盾執業了幾年後,在各式的資訊交流與訓練後,終於漸漸明瞭自身的角色與價值。

我的職責是陪伴孩子與家庭,在這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安穩且有自信的走下去,療育的終極目標則是「促進孩子成為有獨立生存能力的個體」。

 

因此重點在於陪伴及促進發展,主角是孩子與家庭。

 

這和過往的訓練非常不同,過去往往是醫療人員說話,病患負責聽及做,是種上對下的關係。但是,我們應該是要與特殊需求孩子與家庭「合作」才對,並沒有誰上誰下。

 
 

▍看見家長與家庭的需求

 

事實上,國外早就發現這個問題,也發展出許多的program。各個program在在都強調

「家長才是幫助孩子最重要的人,關注孩子也需要同等的關注家長/家庭。」

 

因此許許多多的治療模式相應而生,都以促進親職技巧與知能為主的方式,治療師擔任教練的角色,教導家長處理各式碰上的困難。

 

簡單來說,如果可以讓家長具備足夠的知能和技巧,那在家庭生活時,無時無刻都可以成為練習的契機,比一週半小時來得有意義太多了。再者,家長們也可從中獲得自信,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照顧孩子的,即便碰上困難,也有治療師可以討論商議解決策略。

 

但是,絕對絕對不要忘記照顧家長們的身心狀況。這是條一輩子的路,沒有人可以逞強一輩子的。

自從調整療育思維及方向後,治療課節變得相當有趣,也變得非常忙碌。原來陪伴家庭是這麼複雜但卻又是這麼有意義的事。和家長一起看到孩子的成長,實在是有說不出的喜悅。這大概是這個職業最迷人的地方吧!


將家長的角色與功能放進治療計畫中,讓家長能將治療帶進一天24小時的日常中,早療效果定然是事半功倍
 

▍一週一次半小時的早療對孩子怎麼足夠?

 

一週一次短短半小時到底可以對孩子有什麼幫助,而且這種抽離式的去情境模式即便孩子在治療室內有進步,但技巧真的可以帶回家裡嗎?

這些和教科書上寫的完全不一樣,更何況研究也顯示每週至少需20小時的治療才有效益。我這樣一週只看這個孩子一次,一次才半小時,到底有什麼意義?

 

即使課後會對家長衛教並提供居家練習,但是,最難最難的就是練習。

練習時孩子不配合怎麼辦?練習時該用什麼策略?該用什麼提示法?怎樣才算達成目標?跑療育、寫功課時間都不夠了,哪來時間練習?如果還有手足和長輩要照顧,一天48小時都不夠。

  
 

▍早療治療師的角色與價值

 

抱持這些疑惑與矛盾執業了幾年後,在各式的資訊交流與訓練後,終於漸漸明瞭自身的角色與價值。

我的職責是陪伴孩子與家庭,在這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安穩且有自信的走下去,療育的終極目標則是「促進孩子成為有獨立生存能力的個體」。

 

因此重點在於陪伴及促進發展,主角是孩子與家庭。

 

這和過往的訓練非常不同,過去往往是醫療人員說話,病患負責聽及做,是種上對下的關係。但是,我們應該是要與特殊需求孩子與家庭「合作」才對,並沒有誰上誰下。

 
 

▍看見家長與家庭的需求

 

事實上,國外早就發現這個問題,也發展出許多的program。各個program在在都強調

「家長才是幫助孩子最重要的人,關注孩子也需要同等的關注家長/家庭。」

 

因此許許多多的治療模式相應而生,都以促進親職技巧與知能為主的方式,治療師擔任教練的角色,教導家長處理各式碰上的困難。

 

簡單來說,如果可以讓家長具備足夠的知能和技巧,那在家庭生活時,無時無刻都可以成為練習的契機,比一週半小時來得有意義太多了。再者,家長們也可從中獲得自信,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照顧孩子的,即便碰上困難,也有治療師可以討論商議解決策略。

 

但是,絕對絕對不要忘記照顧家長們的身心狀況。這是條一輩子的路,沒有人可以逞強一輩子的。

自從調整療育思維及方向後,治療課節變得相當有趣,也變得非常忙碌。原來陪伴家庭是這麼複雜但卻又是這麼有意義的事。和家長一起看到孩子的成長,實在是有說不出的喜悅。這大概是這個職業最迷人的地方吧!

陳偉明
簡介

- 學經歷 -
國北教大特教系
國北護聽語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早療中心
  

- 證照與專長 -

正向教養家長團體講師和鼓勵咨詢師

Hanen Program®相關認證More Than Words®和TalkAbility™

世界衛生組織的親職技巧訓練(WHO-CST,Training for caregivers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including autism)


//
我是個有特教背景的語言治療師,目前已有12年的年資

對ASD和ADHD較感興趣,因此對這個領域的相關經驗、研討與受訓較多。

 

亦有與台大醫院和自閉症基金會執行過於家庭教養和諮商的部分

並取得正向教養家長團體講師和鼓勵咨詢師的資格,曾辦過正向教養家長工作坊

能提供「將家長納入的療育」服務

 

也發展出特色性課程,包括:

⦁ 親職遊戲技巧

⦁ 親職繪本共讀及勞作

⦁ 口語敘述及交談策略

⦁ 人際語用互動技巧

⦁ 讀寫及語意推論

⦁ 心智圖訊息分析及作文應用

有問題歡迎透過臉書私訊討論

- 學經歷 -
國北教大特教系
國北護聽語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早療中心
 

- 證照與專長 -

正向教養家長團體講師和鼓勵咨詢師

Hanen Program®相關認證More Than Words®和TalkAbility™

世界衛生組織的親職技巧訓練(WHO-CST,Training for caregivers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including autism)


//
我是個有特教背景的語言治療師,目前已有12年的年資

對ASD和ADHD較感興趣,因此對這個領域的相關經驗、研討與受訓較多。

 

亦有與台大醫院和自閉症基金會執行過於家庭教養和諮商的部分

並取得正向教養家長團體講師和鼓勵咨詢師的資格,曾辦過正向教養家長工作坊

能提供「將家長納入的療育」服務

 

也發展出特色性課程,包括:

⦁ 親職遊戲技巧

⦁ 親職繪本共讀及勞作

⦁ 口語敘述及交談策略

⦁ 人際語用互動技巧

⦁ 讀寫及語意推論

⦁ 心智圖訊息分析及作文應用

有問題歡迎透過臉書私訊討論
早療需求
小檢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