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行為過動,常常惹到同學,搞得大家都不喜歡他
曾經有位過動兒(ADHD)的媽媽告訴我:
每天放學的時間,一走近校門口就會不自覺地緊張。舉凡放學時看到我走向她要說什麼、或是看到手機Line訊息,她就知道孩子今天又 闖 禍 了,準備要向同學家長道歉。
長此以往,她很擔心孩子會不會被其他家長與同學標籤化,沒有人敢跟他一起玩,最後就被排擠了。
過動類型的孩子,有著無法控制的衝動、滿滿的精力,以及旺盛的好奇心,有的孩子甚至很聰明。但往往在腦袋還沒有想好的時候,手就伸出去、腳就踢下去、話就說出去,無心傷害到身旁的路人或同學。
而這些俗稱的倒楣鬼,就會默默地離這孩子遠一點,避免無妄之災。久而久之,孩子真的就變成邊緣人了。
事實上,孩子自己也很傷心挫折。
「我也不是故意的,但是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我?」
▍用藥或許可以帶給孩子幫助
針對孩子的過動行為,老師處理起來有時也很棘手。問題事件的背後往往參雜了行為、情緒和教養的問題。我通常會觀察一陣子孩子常有的意外狀況後,歸納出常見的事件,再與家長討論除了針對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外,根據情況的嚴重程度討論是否有用藥改善的需要。
藥物不是萬靈丹,但是透過藥物的協助,孩子在班級的實際表現的確真的比較穩定。包含在團體活動時可以大大改善碰撞或是人來瘋的表現,課堂上老師的聲音不再成為背景音。聲音進得去腦袋,孩子才可以靜下心來思考與學習。
透過外控的幫助與內控的技巧,當孩子發現「原來我也可以做得很棒」時,自信心增加,人際互動上會進步很多,當然學習上也可以更上一層樓。
此外,透過早療的專注力訓練,增加注意力的品質、練習對話時眼神的接觸或是進行相關社交技巧的演練(情境式課程,用模擬問題情境,讓孩子事先練習),都能大大提升孩子在班上的接受度喔!
筆者班上曾有位亞斯伯格合併過動(ADHD)的孩子。在未服藥前,孩子在班上的行為表現脫序,我行我素、惡言相向。經過一年早療與學校的努力,即便嘗試各種行為輔導與介入,但效果有限,在班上的人緣可想而知不太好。
無計可施之下,討論到用藥選項,媽媽幾經思考後決定試試看。
經過試藥調整約一個月的適應期後,一開始可見到孩子在認知學習上有驚人的成效,老師教的東西立刻吸收,還能協助教導其他同學,變成小老師。也因為能夠控制衝動,大大降低了同學告狀的頻率。在大班下學期時,還能擁有固定的玩伴。
孩子畢業時,媽媽語重心長地說:
「早知道吃藥可以有那麼大的幫助,我們當初不應該堅持那麼多,讓孩子辛苦這麼久的時間。」
當然也有不服藥,僅透過每週固定早療課去增進社會技巧與注意力集中的孩子。過程會拉得比較漫長,至少都要不間斷一年以上。成效也會依據家長是否在家配合治療師的建議與策略而有所不同。
延伸閱讀
• 【幼兒園】語言能力不佳篇-愛的路上,有你真好—特殊生在幼兒園普通班的友伴關係
• 【幼兒園】交不到朋友被排擠篇-愛的路上,有你真好—特殊生在幼兒園普通班的友伴關係
• 【幼兒園】情緒障礙篇-愛的路上,有你真好—特殊生在普通班的友伴關係
▍孩子行為過動,常常惹到同學,搞得大家都不喜歡他
曾經有位過動兒(ADHD)的媽媽告訴我:
每天放學的時間,一走近校門口就會不自覺地緊張。舉凡放學時看到我走向她要說什麼、或是看到手機Line訊息,她就知道孩子今天又 闖 禍 了,準備要向同學家長道歉。
長此以往,她很擔心孩子會不會被其他家長與同學標籤化,沒有人敢跟他一起玩,最後就被排擠了。
過動類型的孩子,有著無法控制的衝動、滿滿的精力,以及旺盛的好奇心,有的孩子甚至很聰明。但往往在腦袋還沒有想好的時候,手就伸出去、腳就踢下去、話就說出去,無心傷害到身旁的路人或同學。
而這些俗稱的倒楣鬼,就會默默地離這孩子遠一點,避免無妄之災。久而久之,孩子真的就變成邊緣人了。
事實上,孩子自己也很傷心挫折。
「我也不是故意的,但是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我?」
▍用藥或許可以帶給孩子幫助
針對孩子的過動行為,老師處理起來有時也很棘手。問題事件的背後往往參雜了行為、情緒和教養的問題。我通常會觀察一陣子孩子常有的意外狀況後,歸納出常見的事件,再與家長討論除了針對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外,根據情況的嚴重程度討論是否有用藥改善的需要。
藥物不是萬靈丹,但是透過藥物的協助,孩子在班級的實際表現的確真的比較穩定。包含在團體活動時可以大大改善碰撞或是人來瘋的表現,課堂上老師的聲音不再成為背景音。聲音進得去腦袋,孩子才可以靜下心來思考與學習。
透過外控的幫助與內控的技巧,當孩子發現「原來我也可以做得很棒」時,自信心增加,人際互動上會進步很多,當然學習上也可以更上一層樓。
此外,透過早療的專注力訓練,增加注意力的品質、練習對話時眼神的接觸或是進行相關社交技巧的演練(情境式課程,用模擬問題情境,讓孩子事先練習),都能大大提升孩子在班上的接受度喔!
筆者班上曾有位亞斯伯格合併過動(ADHD)的孩子。在未服藥前,孩子在班上的行為表現脫序,我行我素、惡言相向。經過一年早療與學校的努力,即便嘗試各種行為輔導與介入,但效果有限,在班上的人緣可想而知不太好。
無計可施之下,討論到用藥選項,媽媽幾經思考後決定試試看。
經過試藥調整約一個月的適應期後,一開始可見到孩子在認知學習上有驚人的成效,老師教的東西立刻吸收,還能協助教導其他同學,變成小老師。也因為能夠控制衝動,大大降低了同學告狀的頻率。在大班下學期時,還能擁有固定的玩伴。
孩子畢業時,媽媽語重心長地說:
「早知道吃藥可以有那麼大的幫助,我們當初不應該堅持那麼多,讓孩子辛苦這麼久的時間。」
當然也有不服藥,僅透過每週固定早療課去增進社會技巧與注意力集中的孩子。過程會拉得比較漫長,至少都要不間斷一年以上。成效也會依據家長是否在家配合治療師的建議與策略而有所不同。
延伸閱讀
• 【幼兒園】語言能力不佳篇-愛的路上,有你真好—特殊生在幼兒園普通班的友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