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早期療育
2023.08.30
社群分享

自閉症關鍵核心能力-社會動機

孩子不會說話,或會使用的詞彙很少,常是家長帶孩子們就醫的原因。部份孩子經過早療聯評才發現原來孩子不只是語言落後,主要困難其實是「自閉症」的問題。

在療育過程,家長往往在乎孩子到底會不會講話,拚命做語言治療,但過了一陣子可能發現進展仍不如預期,或是孩子出現了仿說,卻無法主動回應問題、表達需要。

到底問題出在哪呢?

本文經 『Autism Good School台灣自閉症好學校』 同意轉載

文/陳曉萱 臨床心理師(目前任職於基隆長庚醫院 )
引言/王加恩 臨床心理師


自閉症孩子不說話,核心原因是「社會動機」 /圖片來源CANVA
 
 

▍不想理人的孩子

  

第一次和3歲的家家見面時,他完全無視於我跟他打招呼,直接走向一個小烏龜發條玩具,伸手就拿,發現太高拿不到時,只是唉唉地叫。

我幫他拿下了玩具並轉動發條,他開心地看著小烏龜走動,小烏龜停止走動後,他拉著我的手去弄小烏龜,彷彿我只是負責轉動發條的工具人一樣。

我嘗試要和他玩球時,把球傳給他,但他只樂於往牆上丟,自己笑得很開心,完全不理睬我叫他的名字。

  

在整個互動過程眼神大多都只注視著環境中好玩的物品而不看人。

  

媽媽說他現在只會說幾個單字,但是平常很少主動找媽媽,也很少跟媽媽說話,只在他很急著想要別人手上的東西又拿不到,這種緊要關頭才會蹦出幾個詞彙。

在幼兒園很難參與團體活動,大多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常常在團體外遊走。和其他孩子在一起時,也經常無視其他的孩子,只看著人家手上的玩具,想要玩就直接搶過來,不給他就大哭大鬧。

  

像家家這樣具有自閉症類群特質的孩子,常聽到憂心忡忡的家長們提到:

「他只是語言發展慢了點而已,其實很聰明的,很多事他都自己來」

「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他的語言,都兩歲了還不開口講話」

   

   
  

▍自閉症孩子語言能力一直卡關

   

然而,具自閉症傾向的孩子在語言上的困難,真的單單只是語言發展慢嗎?是什麼阻礙了自閉症孩子的語言發展呢?

 

事實上,除了語言發展落後之外,孩子不聽指令都不受控,不會用說的表達需求而哭鬧,這些可能「不僅僅是語言的問題而已」。

 

家家對人沒有興趣,直把人當成工具的問題,遠比不說話嚴重多了!這個問題心理學上稱為「社會動機缺損」。

 

 
 

▍社會動機是自閉症的核心缺損

 

社會動機是一組先天的心理傾向和生物機制,包括:

 

1. 社會定向(social orienting)

人們先天就喜歡注意社交刺激,嬰兒從很早就會對於人臉有偏好,甚至有些研究使用新科技,發現在懷孕後期的胎兒就比較容易注意像臉的刺激。

 

2. 社會酬賞(social reward)

社交互動對人來說,具有酬賞性質,會想要而且喜歡,因此人們先天就會主動尋求並享受社交互動。

 

3. 社會維持(social maintaining)

人們也會嘗試促進和維持社交互動,從社交互動當中獲得更多酬賞。

 

 

研究發現自閉症高風險的嬰兒就比較不會對人臉有偏好,甚至到學步兒的階段,他們也還是對社交刺激比較不感興趣。他們很少注意他人,而且也比較少尋求互動。有些自閉症兒童會對於他人的讚美、回應比較沒有反應,大一點的孩子也可能不喜歡和別人一起合作,不太會因為渴望和別人維持關係而做出一些人際行為,例如:他們比較少自然地和人打招呼、隱藏情緒,或為了說服別人而刻意表現出某種樣子。

 

所以孩子看似很聰明,什麼都自己來,不找人求助,其實有可能是他並沒有將「人」當作可以提供他協助的對象。

 

沒有動機找人幫忙,自然就沒有動機使用語言,甚至做不到的時候就會感到挫折,很容易就崩潰;而孩子從來不找你玩、跟你分享有趣的事,只把人當成工具,在有需求時才拉著你的手,有可能是他還沒有體會到與人互動遊戲是有樂趣的,只注意他喜歡的物品。

 

當孩子只專注於物品,很少注意到人,注意力不在社交互動和語言上,自然不容易從「人」身上去學習語言,若孩子沒有興趣和人互動,不會從與人互動中感到愉悅,也不主動開啟及維持互動,因而更失去許多語言學習的機會。

 

因此,身為家長或治療師面對語言有困難的自閉症幼兒,促進孩子的社會動機是首要目標!

 
 

 

▍社會動機的核心策略

 

如何促進孩子的社會動機?

 

針對不同年紀的自閉症孩子與其獨特性,促進適當的社交動機有其不同的個別技巧。

對於總傾向把爸爸媽媽當工具人的孩子,往往因缺乏足夠的社會動機,而影響孩子上課的配合度。許多孩子往往最佳的主動語言反應,總出現在孩子最渴望的下課時刻,自然快速又主動的跟老師說「掰掰」那瞬間,就知道促進動機有多重要了!

  

針對自閉症幼兒缺乏社會動機的核心症狀,常用促進社會動機核心策略是「創造共同參與的活動」。

 

共同參與的活動指的就是「和孩子做某一件事情,且兩個人都投入其中」。當雙方投入其中的時候,孩子相對也比較容易注意到對方,同時也建立正向情感的連結。亦即當孩子在與你的互動中感到開心,自然就會更喜歡和你互動,孩子的眼中有你之後,你自然就比較容易可以帶給他更多語言和認知的學習。

  

  
 

▍創造共同參與活動的小技巧

 

創造共同參與活動時,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1. 跟隨孩子的興趣

發展心理學研究指出孩子比較容易在他自己發起的活動,和他感興趣的目標中學習。當你試圖要和孩子互動時,可以讓孩子選擇他想要的活動。

模仿孩子遊戲的動作、關注他的活動、幫他的活動配音,適時給予幫忙,但避免過於引導或持續問問題。

參與他正在玩的遊戲不僅僅是讓活動變得有趣,也是讓你可以成為他遊戲中的一個部分。

過程中盡量讓孩子與你面對面,將更有機會使孩子注意到你。

  

2. 使用豐富的情感

大人在與自閉症傾向的孩子互動時,很容易因為孩子的社交反應少,而減少情緒的反應,甚至減少互動。

然而,其實孩子們在豐富情感的互動當中能學習得最好,自閉症孩子對於社交情緒的反應雖然比較少,但並非缺乏。

所以在面對自閉症傾向的孩子時,建議可以使用豐富、誇張的表情、聲音、動作,讓互動更有趣,讓孩子更注意到你,接收到你的情感,將更能促進孩子的反應。

 

3. 創造輪流

在互動中,可盡量創造出一人一次的輪流。

例如當孩子在畫畫時,可以模仿他畫,他寫一個圈圈,你也跟著畫一個圈圈。ㄉ除了跟隨孩子之外,當孩子能注意到你時,也可以嘗試變化出好玩的新遊戲方式,例如改畫一個三角形,嘗試讓孩子跟隨,讓互動變得有來有往,互相跟隨與帶領,使互動更平衡,也讓活動更能夠延續,讓孩子體會輪流的樂趣。

 

 

持之以恆的試試看,慢慢的將看見孩子與我們有更自然真實的情感連結,動機也隨之自然而然的發展出來了!加油!

 

參考文獻:

1. Parish-Morris, J., Schultz, R. T., & Herrington, J. D. (2021).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Cognition and Social Motivation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The Neural Basis of Mentalizing (pp. 67-83).

2. Schreibman, L., Dawson, G., Stahmer, A. C., Landa, R., Rogers, S. J., McGee, G. G., Kasari, C., Ingersoll, B., Kaiser, A. P., Bruinsma, Y., McNerney, E., Wetherby, A., & Halladay, A. (2015). Naturalistic Developmental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Empirically Validated Treatments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45(, 2411–2428.

3.丹佛早療模式:促進自閉症幼兒的語言、學習及參與能力。紅葉文化出版。

4.教導自閉症幼兒社會溝通能力:家長學習手冊。紅葉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  聽聽各專業談自閉症-有什麼分類、什麼症狀、怎麼治療?
•  自閉症的社交性溝通
•  練習眼神接觸:你也成天叫孩子「眼睛看我」嗎?

本文經 『Autism Good School台灣自閉症好學校』 同意轉載

文/陳曉萱 臨床心理師(目前任職於基隆長庚醫院 )
引言/王加恩 臨床心理師


自閉症孩子不說話,核心原因是「社會動機」 /圖片來源CANVA
 
 

▍不想理人的孩子

  

第一次和3歲的家家見面時,他完全無視於我跟他打招呼,直接走向一個小烏龜發條玩具,伸手就拿,發現太高拿不到時,只是唉唉地叫。

我幫他拿下了玩具並轉動發條,他開心地看著小烏龜走動,小烏龜停止走動後,他拉著我的手去弄小烏龜,彷彿我只是負責轉動發條的工具人一樣。

我嘗試要和他玩球時,把球傳給他,但他只樂於往牆上丟,自己笑得很開心,完全不理睬我叫他的名字。

  

在整個互動過程眼神大多都只注視著環境中好玩的物品而不看人。

  

媽媽說他現在只會說幾個單字,但是平常很少主動找媽媽,也很少跟媽媽說話,只在他很急著想要別人手上的東西又拿不到,這種緊要關頭才會蹦出幾個詞彙。

在幼兒園很難參與團體活動,大多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常常在團體外遊走。和其他孩子在一起時,也經常無視其他的孩子,只看著人家手上的玩具,想要玩就直接搶過來,不給他就大哭大鬧。

  

像家家這樣具有自閉症類群特質的孩子,常聽到憂心忡忡的家長們提到:

「他只是語言發展慢了點而已,其實很聰明的,很多事他都自己來」

「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他的語言,都兩歲了還不開口講話」

   

   
  

▍自閉症孩子語言能力一直卡關

   

然而,具自閉症傾向的孩子在語言上的困難,真的單單只是語言發展慢嗎?是什麼阻礙了自閉症孩子的語言發展呢?

 

事實上,除了語言發展落後之外,孩子不聽指令都不受控,不會用說的表達需求而哭鬧,這些可能「不僅僅是語言的問題而已」。

 

家家對人沒有興趣,直把人當成工具的問題,遠比不說話嚴重多了!這個問題心理學上稱為「社會動機缺損」。

 

 
 

▍社會動機是自閉症的核心缺損

 

社會動機是一組先天的心理傾向和生物機制,包括:

 

1. 社會定向(social orienting)

人們先天就喜歡注意社交刺激,嬰兒從很早就會對於人臉有偏好,甚至有些研究使用新科技,發現在懷孕後期的胎兒就比較容易注意像臉的刺激。

 

2. 社會酬賞(social reward)

社交互動對人來說,具有酬賞性質,會想要而且喜歡,因此人們先天就會主動尋求並享受社交互動。

 

3. 社會維持(social maintaining)

人們也會嘗試促進和維持社交互動,從社交互動當中獲得更多酬賞。

 

 

研究發現自閉症高風險的嬰兒就比較不會對人臉有偏好,甚至到學步兒的階段,他們也還是對社交刺激比較不感興趣。他們很少注意他人,而且也比較少尋求互動。有些自閉症兒童會對於他人的讚美、回應比較沒有反應,大一點的孩子也可能不喜歡和別人一起合作,不太會因為渴望和別人維持關係而做出一些人際行為,例如:他們比較少自然地和人打招呼、隱藏情緒,或為了說服別人而刻意表現出某種樣子。

 

所以孩子看似很聰明,什麼都自己來,不找人求助,其實有可能是他並沒有將「人」當作可以提供他協助的對象。

 

沒有動機找人幫忙,自然就沒有動機使用語言,甚至做不到的時候就會感到挫折,很容易就崩潰;而孩子從來不找你玩、跟你分享有趣的事,只把人當成工具,在有需求時才拉著你的手,有可能是他還沒有體會到與人互動遊戲是有樂趣的,只注意他喜歡的物品。

 

當孩子只專注於物品,很少注意到人,注意力不在社交互動和語言上,自然不容易從「人」身上去學習語言,若孩子沒有興趣和人互動,不會從與人互動中感到愉悅,也不主動開啟及維持互動,因而更失去許多語言學習的機會。

 

因此,身為家長或治療師面對語言有困難的自閉症幼兒,促進孩子的社會動機是首要目標!

 
 

 

▍社會動機的核心策略

 

如何促進孩子的社會動機?

 

針對不同年紀的自閉症孩子與其獨特性,促進適當的社交動機有其不同的個別技巧。

對於總傾向把爸爸媽媽當工具人的孩子,往往因缺乏足夠的社會動機,而影響孩子上課的配合度。許多孩子往往最佳的主動語言反應,總出現在孩子最渴望的下課時刻,自然快速又主動的跟老師說「掰掰」那瞬間,就知道促進動機有多重要了!

  

針對自閉症幼兒缺乏社會動機的核心症狀,常用促進社會動機核心策略是「創造共同參與的活動」。

 

共同參與的活動指的就是「和孩子做某一件事情,且兩個人都投入其中」。當雙方投入其中的時候,孩子相對也比較容易注意到對方,同時也建立正向情感的連結。亦即當孩子在與你的互動中感到開心,自然就會更喜歡和你互動,孩子的眼中有你之後,你自然就比較容易可以帶給他更多語言和認知的學習。

  

  
 

▍創造共同參與活動的小技巧

 

創造共同參與活動時,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1. 跟隨孩子的興趣

發展心理學研究指出孩子比較容易在他自己發起的活動,和他感興趣的目標中學習。當你試圖要和孩子互動時,可以讓孩子選擇他想要的活動。

模仿孩子遊戲的動作、關注他的活動、幫他的活動配音,適時給予幫忙,但避免過於引導或持續問問題。

參與他正在玩的遊戲不僅僅是讓活動變得有趣,也是讓你可以成為他遊戲中的一個部分。

過程中盡量讓孩子與你面對面,將更有機會使孩子注意到你。

  

2. 使用豐富的情感

大人在與自閉症傾向的孩子互動時,很容易因為孩子的社交反應少,而減少情緒的反應,甚至減少互動。

然而,其實孩子們在豐富情感的互動當中能學習得最好,自閉症孩子對於社交情緒的反應雖然比較少,但並非缺乏。

所以在面對自閉症傾向的孩子時,建議可以使用豐富、誇張的表情、聲音、動作,讓互動更有趣,讓孩子更注意到你,接收到你的情感,將更能促進孩子的反應。

 

3. 創造輪流

在互動中,可盡量創造出一人一次的輪流。

例如當孩子在畫畫時,可以模仿他畫,他寫一個圈圈,你也跟著畫一個圈圈。ㄉ除了跟隨孩子之外,當孩子能注意到你時,也可以嘗試變化出好玩的新遊戲方式,例如改畫一個三角形,嘗試讓孩子跟隨,讓互動變得有來有往,互相跟隨與帶領,使互動更平衡,也讓活動更能夠延續,讓孩子體會輪流的樂趣。

 

 

持之以恆的試試看,慢慢的將看見孩子與我們有更自然真實的情感連結,動機也隨之自然而然的發展出來了!加油!

 

參考文獻:

1. Parish-Morris, J., Schultz, R. T., & Herrington, J. D. (2021).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Cognition and Social Motivation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The Neural Basis of Mentalizing (pp. 67-83).

2. Schreibman, L., Dawson, G., Stahmer, A. C., Landa, R., Rogers, S. J., McGee, G. G., Kasari, C., Ingersoll, B., Kaiser, A. P., Bruinsma, Y., McNerney, E., Wetherby, A., & Halladay, A. (2015). Naturalistic Developmental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Empirically Validated Treatments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45(, 2411–2428.

3.丹佛早療模式:促進自閉症幼兒的語言、學習及參與能力。紅葉文化出版。

4.教導自閉症幼兒社會溝通能力:家長學習手冊。紅葉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  聽聽各專業談自閉症-有什麼分類、什麼症狀、怎麼治療?
•  自閉症的社交性溝通
•  練習眼神接觸:你也成天叫孩子「眼睛看我」嗎?

Autism Good School自閉症好學校
簡介
//Autism Good School自閉症好學校//
是由王加恩博士及一群發展與臨床心理學家、兒青醫師與心理師共同成立的粉絲頁

期待與大家分享自閉症的專業學術新知與介入技巧
 
願成為孩子與你我生命成長中帶著力量與盼望的好學校!


王加恩 臨床心理師 
 
- 現職 -

台北馬偕醫院臨床心理師
台北馬偕醫院臨床心理系教學計畫主持人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所臨床助理教授
教育部部定講師 
Autism Good School自閉症好學校 創辦人

  
- 學歷 -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博士

//Autism Good School自閉症好學校//
是由王加恩博士及一群發展與臨床心理學家、兒青醫師與心理師共同成立的粉絲頁

期待與大家分享自閉症的專業學術新知與介入技巧
 
願成為孩子與你我生命成長中帶著力量與盼望的好學校!


王加恩 臨床心理師 
 
- 現職 -

台北馬偕醫院臨床心理師
台北馬偕醫院臨床心理系教學計畫主持人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所臨床助理教授
教育部部定講師 
Autism Good School自閉症好學校 創辦人

 
- 學歷 -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博士

早療需求
小檢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