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教養互動
2025.04.12
社群分享

你是不是也很難「真心覺得孩子很棒」?從觀察、轉念到具體讚美

在充滿財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中,多數家長整天忙得團團轉。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能夠放下手邊的事物,沉澱自己的感受、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進而欣賞孩子,絕對、絕對不是件簡單的事!


 
 
「我知道要稱讚孩子,可是我真的不覺得他很棒,甚至覺得他很煩、很鬧、讓人想逃避。」

 
如果你心裡也曾冒出這樣的想法,請相信你不是唯一。很多父母在育兒過程中都會遇到類似的低潮與挫折。孩子的行為可能反覆又讓人抓狂,我們內心也會忍不住質疑:「我是不是真的能欣賞我自己的孩子?」

 
這篇文章不是要你立刻變成「天使家長」,而是希望你能透過幾個實用的小方法,慢慢學會如何看見孩子的努力,並在過程中感受到「真心欣賞」的可能。

 


 
一、先接受「自己不總是覺得孩子很棒」是正常的


身為父母,我們被鼓勵去「正向教養」、「鼓勵孩子」、「給孩子信心」,但當現實中孩子吵鬧、不配合、老是犯一樣的錯,我們常會覺得挫敗。

這時,請先允許自己有真實的情緒。你累了,你不耐煩了,你感到無力——這些感受都不是錯。接納自己的情緒,是走向轉變的第一步。

 


 
二、從「具體小事」出發,而不是「整體評價」

 
「我兒子一點都不乖,怎麼稱讚得下去?」

那我們不從「整體人品」來看,而是從小小的行為細節下手。

與其說「你很棒」,不如說:

▸ 「你剛剛很快就來收玩具了,這讓我覺得很輕鬆。」
▸ 「雖然剛剛你有點生氣,但我看到你有試著冷靜下來。」

 
具體化行為,比空泛讚美更容易讓你真心,也更讓孩子知道他被看見。
 
 

 


 
三、練習轉換視角看孩子

 
有時候換個角度,會讓你看到孩子不一樣的一面。你可以問自己:
▸ 老師會怎麼形容我的孩子?
▸ 爺爺奶奶最喜歡他哪裡?
▸ 如果我是孩子的好朋友,我會喜歡他什麼?

當你用不同角度重新觀察,常會發現原本看不順眼的行為,其實也有正向特質的影子。例如「很吵」其實是「很有表達力」,「好動」其實是「有活力」,只是需要更適合的表達方式。

 


 
四、寫下每天一件欣賞的事

 
每天花一分鐘,記下孩子一天中一個讓你感到欣賞的小舉動,不需要驚天動地,只要真實就好。例如:

▸ 今天他主動幫我拿拖鞋
▸ 他自己關好門沒有大聲甩門
▸ 他吃飯時沒有邊吃邊玩

這樣的練習就像為自己的腦袋裝一個「尋找亮點」的雷達,久而久之,會讓你越來越容易看見孩子好的那一面。

 


 
五、欣賞 ≠ 放縱:你還是可以有界線

 
最後要提醒的是,欣賞與稱讚孩子,並不代表你要忍受一切、對所有行為視而不見,仍舊必須堅持作息、建立規則。
當孩子出現情緒時,你可以說:
▸ 「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我不能接受你打人」
▸ 「我知道你今天控制情緒很困難,但你有努力不大叫,我有注意到,謝謝你。」

 
欣賞的是努力,不是行為的對錯。當孩子感受到你不是只在乎成績或乖不乖,而是看到他的用心,他也會更願意配合你、信任你。

   


  

我們不需要強迫自己每天都當理想父母,但可以練習每天欣賞孩子一點點。從觀察、轉念,到具體讚美,這些都是讓孩子信任你、也幫助你重新連結孩子可愛與可敬之處的方法。當你越看見孩子的努力,也會慢慢看見自己的改變與成長。你很努力當父母,這點也值得被讚美。
 


 
 
「我知道要稱讚孩子,可是我真的不覺得他很棒,甚至覺得他很煩、很鬧、讓人想逃避。」

 
如果你心裡也曾冒出這樣的想法,請相信你不是唯一。很多父母在育兒過程中都會遇到類似的低潮與挫折。孩子的行為可能反覆又讓人抓狂,我們內心也會忍不住質疑:「我是不是真的能欣賞我自己的孩子?」

 
這篇文章不是要你立刻變成「天使家長」,而是希望你能透過幾個實用的小方法,慢慢學會如何看見孩子的努力,並在過程中感受到「真心欣賞」的可能。

 


 
一、先接受「自己不總是覺得孩子很棒」是正常的


身為父母,我們被鼓勵去「正向教養」、「鼓勵孩子」、「給孩子信心」,但當現實中孩子吵鬧、不配合、老是犯一樣的錯,我們常會覺得挫敗。

這時,請先允許自己有真實的情緒。你累了,你不耐煩了,你感到無力——這些感受都不是錯。接納自己的情緒,是走向轉變的第一步。

 


 
二、從「具體小事」出發,而不是「整體評價」

 
「我兒子一點都不乖,怎麼稱讚得下去?」

那我們不從「整體人品」來看,而是從小小的行為細節下手。

與其說「你很棒」,不如說:

▸ 「你剛剛很快就來收玩具了,這讓我覺得很輕鬆。」
▸ 「雖然剛剛你有點生氣,但我看到你有試著冷靜下來。」

 
具體化行為,比空泛讚美更容易讓你真心,也更讓孩子知道他被看見。
 
 

 


 
三、練習轉換視角看孩子

 
有時候換個角度,會讓你看到孩子不一樣的一面。你可以問自己:
▸ 老師會怎麼形容我的孩子?
▸ 爺爺奶奶最喜歡他哪裡?
▸ 如果我是孩子的好朋友,我會喜歡他什麼?

當你用不同角度重新觀察,常會發現原本看不順眼的行為,其實也有正向特質的影子。例如「很吵」其實是「很有表達力」,「好動」其實是「有活力」,只是需要更適合的表達方式。

 


 
四、寫下每天一件欣賞的事

 
每天花一分鐘,記下孩子一天中一個讓你感到欣賞的小舉動,不需要驚天動地,只要真實就好。例如:

▸ 今天他主動幫我拿拖鞋
▸ 他自己關好門沒有大聲甩門
▸ 他吃飯時沒有邊吃邊玩

這樣的練習就像為自己的腦袋裝一個「尋找亮點」的雷達,久而久之,會讓你越來越容易看見孩子好的那一面。

 


 
五、欣賞 ≠ 放縱:你還是可以有界線

 
最後要提醒的是,欣賞與稱讚孩子,並不代表你要忍受一切、對所有行為視而不見,仍舊必須堅持作息、建立規則。
當孩子出現情緒時,你可以說:
▸ 「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我不能接受你打人」
▸ 「我知道你今天控制情緒很困難,但你有努力不大叫,我有注意到,謝謝你。」

 
欣賞的是努力,不是行為的對錯。當孩子感受到你不是只在乎成績或乖不乖,而是看到他的用心,他也會更願意配合你、信任你。

   


  

我們不需要強迫自己每天都當理想父母,但可以練習每天欣賞孩子一點點。從觀察、轉念,到具體讚美,這些都是讓孩子信任你、也幫助你重新連結孩子可愛與可敬之處的方法。當你越看見孩子的努力,也會慢慢看見自己的改變與成長。你很努力當父母,這點也值得被讚美。

kIdodoo編輯群
簡介
作者們具備多年兒童治療或教學經驗
包含大醫院治療師、治療所所長、巡迴治療師、巡輔老師、特教老師等

大家在忙碌的臨床治療或帶班空檔,將自身的經驗與汲取的專業知識整理成精華文章

除了提供給自己面對的家長閱讀

也期待可以透過網路為其他早療家長與治療師/老師帶來一點靈感與幫助
作者們具備多年兒童治療或教學經驗
包含大醫院治療師、治療所所長、巡迴治療師、巡輔老師、特教老師等

大家在忙碌的臨床治療或帶班空檔,將自身的經驗與汲取的專業知識整理成精華文章

除了提供給自己面對的家長閱讀

也期待可以透過網路為其他早療家長與治療師/老師帶來一點靈感與幫助
早療需求
小檢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