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失控、又哭又鬧、不配合、不講理,那一刻,你的心可能也正悄悄地爆炸中。
你不是壞媽媽,也不是不夠有耐心的爸爸。你只是,一個努力撐著生活,同時又希望孩子能快樂成長的大人。而在幫助孩子穩定情緒之前,我們需要先學會一件重要的事:接住自己的情緒。
一、大人的情緒,也需要被好好照顧
許多時候,我們太專注在「如何讓孩子冷靜下來」,卻忽略了:當孩子情緒起伏時,大人的情緒也早已受到牽動。
不管是挫折、憤怒、無力,這些都是我們真實的情緒反應,「我們不能用一個焦躁的大腦去幫助一個正在崩潰的孩子。」所以,我們要先照顧好自己。
接納自己情緒的五個小步驟:
❶ 覺知當下的情緒
問問自己:「我現在在生氣嗎?是累了?還是被否定的感覺?」
❷ 承認情緒,不壓抑
告訴自己:「我現在很煩躁,這是真的,不需要假裝沒事。」
❸ 允許情緒存在,不急著壓下來
情緒就像雲一樣,來了會走。我們只需要陪它一會兒。
❹ 用呼吸轉化情緒
吸氣4秒、吐氣6秒,幫助大腦和身體一起回到平靜。
❺ 欣賞自己的努力
對自己說:「我正在學習成為一個更懂得陪伴的父母,我做得不錯了。」
二、理解孩子的情緒:先同理,再引導
當孩子崩潰時,他們不是在「故意鬧事」,而是正在用他們會的方式,釋放無法處理的情緒。
如果我們能先停一下,換個角度看孩子的表現,就能更有力量地陪他們走過風暴。
疏導孩子情緒的三個步驟:
❶ 核對問題(先看懂孩子的動機)
嘗試問自己:「他是在累?還是不知道怎麼表達?」
例子:孩子大哭不肯出門,也許是因為換衣服太不舒服,而不是故意拖延。
❷ 切入情緒(用同理幫孩子說出感受)
例子:「你是不是不喜歡衣服那個標籤刮到?媽媽懂,那真的很不舒服。」
讓孩子知道,他的感受被理解了,是安定的第一步。
❸ 引導行動(幫助孩子練習情緒調節)
例子:「那我們換一件舒服的衣服好嗎?或者你想要我幫你剪掉標籤?」
給出具體的解決方式,幫助孩子從情緒中前進,而不是卡住。
三、照顧自己,不是自私,是給孩子最好的示範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內疚而忽略自己的情緒,但其實,一個願意面對自己情緒的大人,正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當你願意說:「我現在有點生氣,我先冷靜一下。」
孩子也會學會:「原來,生氣是可以被接納、被調整的。」
教養,不只是教孩子怎麼做,更是在這條路上,我們與孩子一起練習成長。
「你正在做一件不簡單但很美的事」
育兒的過程中,你會累、會挫折、會懷疑自己。但這些情緒不是錯,而是每一位努力照顧孩子的父母,最真實的樣子。別忘了——情緒不是敵人,而是你心裡的小小提醒:你也需要被安撫、被理解。
當你願意好好照顧自己的感受,你會發現,你也更有餘力,去接住那個哭著要你陪的孩子。
所以,請記得對自己說一句話:
「我正在努力愛孩子,也正在練習溫柔地愛自己。」
孩子情緒失控、又哭又鬧、不配合、不講理,那一刻,你的心可能也正悄悄地爆炸中。
你不是壞媽媽,也不是不夠有耐心的爸爸。你只是,一個努力撐著生活,同時又希望孩子能快樂成長的大人。而在幫助孩子穩定情緒之前,我們需要先學會一件重要的事:接住自己的情緒。
一、大人的情緒,也需要被好好照顧
許多時候,我們太專注在「如何讓孩子冷靜下來」,卻忽略了:當孩子情緒起伏時,大人的情緒也早已受到牽動。
不管是挫折、憤怒、無力,這些都是我們真實的情緒反應。「我們不能用一個焦躁的大腦去幫助一個正在崩潰的孩子。」所以,我們要先照顧好自己。
接納自己情緒的五個小步驟:
❶ 覺知當下的情緒
問問自己:「我現在在生氣嗎?是累了?還是被否定的感覺?」
❷ 承認情緒,不壓抑
告訴自己:「我現在很煩躁,這是真的,不需要假裝沒事。」
❸ 允許情緒存在,不急著壓下來
情緒就像雲一樣,來了會走。我們只需要陪它一會兒。
❹ 用呼吸轉化情緒
吸氣4秒、吐氣6秒,幫助大腦和身體一起回到平靜。
❺ 欣賞自己的努力
對自己說:「我正在學習成為一個更懂得陪伴的父母,我做得不錯了。」
二、理解孩子的情緒:先同理,再引導
當孩子崩潰時,他們不是在「故意鬧事」,而是正在用他們會的方式,釋放無法處理的情緒。
如果我們能先停一下,換個角度看孩子的表現,就能更有力量地陪他們走過風暴。
疏導孩子情緒的三個步驟:
❶ 核對問題(先看懂孩子的動機)
嘗試問自己:「他是在累?還是不知道怎麼表達?」
例子:孩子大哭不肯出門,也許是因為換衣服太不舒服,而不是故意拖延。
❷ 切入情緒(用同理幫孩子說出感受)
例子:「你是不是不喜歡衣服那個標籤刮到?媽媽懂,那真的很不舒服。」
讓孩子知道,他的感受被理解了,是安定的第一步。
❸ 引導行動(幫助孩子練習情緒調節)
例子:「那我們換一件舒服的衣服好嗎?或者你想要我幫你剪掉標籤?」
給出具體的解決方式,幫助孩子從情緒中前進,而不是卡住。
三、照顧自己,不是自私,是給孩子最好的示範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內疚而忽略自己的情緒,但其實,一個願意面對自己情緒的大人,正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當你願意說:「我現在有點生氣,我先冷靜一下。」
孩子也會學會:「原來,生氣是可以被接納、被調整的。」
教養,不只是教孩子怎麼做,更是在這條路上,我們與孩子一起練習成長。
「你正在做一件不簡單但很美的事」
育兒的過程中,你會累、會挫折、會懷疑自己。但這些情緒不是錯,而是每一位努力照顧孩子的父母,最真實的樣子。別忘了——情緒不是敵人,而是你心裡的小小提醒:你也需要被安撫、被理解。
當你願意好好照顧自己的感受,你會發現,你也更有餘力,去接住那個哭著要你陪的孩子。
所以,請記得對自己說一句話:
「我正在努力愛孩子,也正在練習溫柔地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