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教養互動
2025.03.31
社群分享

為ADHD/ADD孩子找到學習內驅力

對於低年級學業表現不好的孩子而言,學習內驅力的建立需要結合 環境調整、學習策略、情緒管理 和 內在動機培養。

 
 
由於這些孩子天生注意力短暫,對無聊或過於困難的任務容易失去興趣,因此家長與老師需要透過結構化的引導,使學習變得有趣且有意義,並幫助他們體驗「學會新東西」的成就感,進而發展持久的學習動力。
 

 

一、讓「動機」來自好奇心,而不是壓力

 

ADHD/ADD 孩子天生對新奇、有趣、刺激的事物較容易集中注意力,因此調整學習方式,讓他們透過遊戲與興趣來學習,能有效提升專注度與學習動機。
 

1. 以遊戲取代傳統學習方式

► 拼圖學數學:「我們用這些積木來算 2+3=?」

► 動手操作:「我們一起用黏土捏出『狗』這個字的形狀!」

► 故事化學習:「今天我們來扮演數學偵探,找出這道題的答案!」

 

2. 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引導學習

► 喜歡車子?讓他練習寫「汽車」「火車」「巴士」。

► 愛畫畫?讓他畫出學過的英文單字。

► 愛運動?用跳繩比賽來學數字運算。

 

3. 創造挑戰,激發學習動力

► 「我們來比賽,看 10 分鐘內誰能找到最多的 a?」

► 「我們一起計時,看你能在 5 分鐘內寫完幾個生字?」

 

重點:孩子對獎勵反應較大,可以用短期目標(如貼紙、挑戰關卡)吸引他們,但最終要讓孩子體驗到「我可以學會!」這種內在動機。

 


 

二、讓孩子「主動掌控」學習,而非被動接受

  

孩子如果覺得自己「被逼」學習,往往會產生更強的抗拒感。因此,家長可以透過讓孩子擁有選擇權,使他們覺得自己在掌控學習過程。

  

1. 讓孩子決定學習順序

► 「你想先寫數學,還是先讀故事?」

► 「這 3 項作業,你想先做哪一個?」

 

2. 規劃「短時間、動態式」學習

低年級孩子的專注時間較短,建議使用 10-15 分鐘短學習+5 分鐘活動 的模式,例如:

► 「我們先寫 10 分鐘的生字,然後來跳 20 下開合跳!」

 

3. 利用計時器,讓時間變具體

► 「我們來看看這 15 分鐘內能完成多少?」

► 計時器的倒數,能幫助 ADHD 孩子有時間意識,避免拖延。

 

重點:讓孩子感覺「我可以決定怎麼學」,這樣學習就不會變成壓力,而是他主動想完成的事情!

  


 

三、減少挫敗感,建立「成功經驗」

 

孩子容易因為「做不好」而放棄,因此調整學習方式,讓他們更容易感受到成功,能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與學習動力。

 

1. 降低難度,先讓孩子「贏」一次

► 讓孩子從簡單題目開始,建立成就感,再慢慢增加難度。

► 「你剛剛超棒的!現在我們來挑戰更難的!」
 

2. 改變回饋方式,少責備,多鼓勵

► 錯誤回饋:「這題錯了,沒關係,我們一起找答案!」

► 肯定努力:「你這次有比上次更快寫完!」

► 正向語言:「你很努力專心 5 分鐘,太棒了!」

  

3. 以小獎勵作為正向強化

► 貼紙、擊掌、擁抱、口頭表揚,都是很棒的鼓勵方式!

► 「你專心寫完 10 分鐘,來選一個喜歡的小貼紙!」

 

重點:ADHD/ADD 孩子很容易因為小挫折就放棄,家長要讓他們覺得學習是可以完成的,而不是永遠學不會的事情!

  


 

四、營造適合 ADHD 孩子的學習環境

 

孩子的學習環境管理至關重要,應減少干擾,使他們更容易專心。

 

1. 固定學習區,避免視覺干擾

► 桌上只放「當下要用」的學習用品,避免多餘物品吸引注意力。

► 用文件夾或透明收納盒分類,讓孩子知道學習物品放在哪裡。

 

2. 調整座位,降低分心機率

► 如果孩子容易看窗外發呆,座位不要對著窗戶。

► 如果在家學習,避免有人走來走去影響專注力。

 

3. 讓身體動一動,增加學習效果

► ADHD 孩子需要「動態學習」,例如使用「腳踏搖椅」「站著寫」「邊走邊背單字」。

► 讀書時,可以用彈力球、握壓球來幫助手部釋放多餘精力。

 

重點:透過環境調整,讓孩子能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而不是被各種小事分心。

 


 
五、讓學習變成「有趣的日常」,不只是作業

  

最後,孩子如果覺得學習只是為了「寫完作業」,那麼他們往往提不起勁。因此,家長應該讓學習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單純的壓力來源。

 
► 把數學變成遊戲:「我們來比賽誰加法算得快!」

► 用聊天的方式學語文:「你知道『星星』這個詞怎麼用嗎?我們來造句!」

► 讓孩子教你學東西:「你可以教媽媽這個數學題怎麼算嗎?」

 

重點:讓孩子覺得學習是「好玩的事情」,而不是「一件被逼著做的苦差事」。

  


 

學習內驅力來自興趣與成就感,而非強迫

 
孩子的學習內驅力來自 興趣、成就感、控制感、環境支援,而不是單靠「你要努力!」就能建立的。 

 

► 讓學習變有趣:遊戲化、故事化、挑戰模式激發興趣。

► 讓孩子掌控學習:給選擇權,讓他有「我決定」的感覺。

► 讓孩子體驗成功感:從簡單開始,降低挫敗感,多鼓勵。

► 讓環境更適合學習:減少干擾、提供動態學習方式。

► 讓學習變日常:透過日常生活引導,不只是為了寫作業。

 

只要家長運用適當的方法,ADHD/ADD 孩子也能發展出內在學習動力,享受學習的樂趣!


 
 
由於這些孩子天生注意力短暫,對無聊或過於困難的任務容易失去興趣,因此家長與老師需要透過結構化的引導,使學習變得有趣且有意義,並幫助他們體驗「學會新東西」的成就感,進而發展持久的學習動力。
 

 

一、讓「動機」來自好奇心,而不是壓力

 

ADHD/ADD 孩子天生對新奇、有趣、刺激的事物較容易集中注意力,因此調整學習方式,讓他們透過遊戲與興趣來學習,能有效提升專注度與學習動機。
 

1. 以遊戲取代傳統學習方式

► 拼圖學數學:「我們用這些積木來算 2+3=?」

► 動手操作:「我們一起用黏土捏出『狗』這個字的形狀!」

► 故事化學習:「今天我們來扮演數學偵探,找出這道題的答案!」

 

2. 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引導學習

► 喜歡車子?讓他練習寫「汽車」「火車」「巴士」。

► 愛畫畫?讓他畫出學過的英文單字。

► 愛運動?用跳繩比賽來學數字運算。

 

3. 創造挑戰,激發學習動力

► 「我們來比賽,看 10 分鐘內誰能找到最多的 a?」

► 「我們一起計時,看你能在 5 分鐘內寫完幾個生字?」

 

重點:孩子對獎勵反應較大,可以用短期目標(如貼紙、挑戰關卡)吸引他們,但最終要讓孩子體驗到「我可以學會!」這種內在動機。

 


 

二、讓孩子「主動掌控」學習,而非被動接受

  

孩子如果覺得自己「被逼」學習,往往會產生更強的抗拒感。因此,家長可以透過讓孩子擁有選擇權,使他們覺得自己在掌控學習過程。

  

1. 讓孩子決定學習順序

► 「你想先寫數學,還是先讀故事?」

► 「這 3 項作業,你想先做哪一個?」

 

2. 規劃「短時間、動態式」學習

低年級孩子的專注時間較短,建議使用 10-15 分鐘短學習+5 分鐘活動 的模式,例如:

► 「我們先寫 10 分鐘的生字,然後來跳 20 下開合跳!」

 

3. 利用計時器,讓時間變具體

► 「我們來看看這 15 分鐘內能完成多少?」

► 計時器的倒數,能幫助 ADHD 孩子有時間意識,避免拖延。

 

重點:讓孩子感覺「我可以決定怎麼學」,這樣學習就不會變成壓力,而是他主動想完成的事情!

  


 

三、減少挫敗感,建立「成功經驗」

 

孩子容易因為「做不好」而放棄,因此調整學習方式,讓他們更容易感受到成功,能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與學習動力。

 

1. 降低難度,先讓孩子「贏」一次

► 讓孩子從簡單題目開始,建立成就感,再慢慢增加難度。

► 「你剛剛超棒的!現在我們來挑戰更難的!」
 

2. 改變回饋方式,少責備,多鼓勵

► 錯誤回饋:「這題錯了,沒關係,我們一起找答案!」

► 肯定努力:「你這次有比上次更快寫完!」

► 正向語言:「你很努力專心 5 分鐘,太棒了!」

  

3. 以小獎勵作為正向強化

► 貼紙、擊掌、擁抱、口頭表揚,都是很棒的鼓勵方式!

► 「你專心寫完 10 分鐘,來選一個喜歡的小貼紙!」

 

重點:ADHD/ADD 孩子很容易因為小挫折就放棄,家長要讓他們覺得學習是可以完成的,而不是永遠學不會的事情!

  


 

四、營造適合 ADHD 孩子的學習環境

 

孩子的學習環境管理至關重要,應減少干擾,使他們更容易專心。

 

1. 固定學習區,避免視覺干擾

► 桌上只放「當下要用」的學習用品,避免多餘物品吸引注意力。

► 用文件夾或透明收納盒分類,讓孩子知道學習物品放在哪裡。

 

2. 調整座位,降低分心機率

► 如果孩子容易看窗外發呆,座位不要對著窗戶。

► 如果在家學習,避免有人走來走去影響專注力。

 

3. 讓身體動一動,增加學習效果

► ADHD 孩子需要「動態學習」,例如使用「腳踏搖椅」「站著寫」「邊走邊背單字」。

► 讀書時,可以用彈力球、握壓球來幫助手部釋放多餘精力。

 

重點:透過環境調整,讓孩子能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而不是被各種小事分心。

 


 
五、讓學習變成「有趣的日常」,不只是作業

  

最後,孩子如果覺得學習只是為了「寫完作業」,那麼他們往往提不起勁。因此,家長應該讓學習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單純的壓力來源。

 
► 把數學變成遊戲:「我們來比賽誰加法算得快!」

► 用聊天的方式學語文:「你知道『星星』這個詞怎麼用嗎?我們來造句!」

► 讓孩子教你學東西:「你可以教媽媽這個數學題怎麼算嗎?」

 

重點:讓孩子覺得學習是「好玩的事情」,而不是「一件被逼著做的苦差事」。

  


 

學習內驅力來自興趣與成就感,而非強迫

 
孩子的學習內驅力來自 興趣、成就感、控制感、環境支援,而不是單靠「你要努力!」就能建立的。 

 

► 讓學習變有趣:遊戲化、故事化、挑戰模式激發興趣。

► 讓孩子掌控學習:給選擇權,讓他有「我決定」的感覺。

► 讓孩子體驗成功感:從簡單開始,降低挫敗感,多鼓勵。

► 讓環境更適合學習:減少干擾、提供動態學習方式。

► 讓學習變日常:透過日常生活引導,不只是為了寫作業。

 

只要家長運用適當的方法,ADHD/ADD 孩子也能發展出內在學習動力,享受學習的樂趣!

kIdodoo編輯群
簡介
作者們具備多年兒童治療或教學經驗
包含大醫院治療師、治療所所長、巡迴治療師、巡輔老師、特教老師等

大家在忙碌的臨床治療或帶班空檔,將自身的經驗與汲取的專業知識整理成精華文章

除了提供給自己面對的家長閱讀

也期待可以透過網路為其他早療家長與治療師/老師帶來一點靈感與幫助
作者們具備多年兒童治療或教學經驗
包含大醫院治療師、治療所所長、巡迴治療師、巡輔老師、特教老師等

大家在忙碌的臨床治療或帶班空檔,將自身的經驗與汲取的專業知識整理成精華文章

除了提供給自己面對的家長閱讀

也期待可以透過網路為其他早療家長與治療師/老師帶來一點靈感與幫助
早療需求
小檢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