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閱讀模式
閱讀並不是一個單一的過程,而是牽涉到多方面的認知能力。學者們提出了三種主要的閱讀模式,分別是「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和「交互模式」,每一種都有不同的強調點。
1. 由下而上的模式
「由下而上」的模式就像是從最基本的部分開始,逐步處理更高層次的理解。這個模式強調的是「解碼」,也就是如何將視覺信息(比如看到的字)轉換成語言。在這個過程中,讀者會先辨認出字詞,再利用語法和記憶來理解這些字的意思。
具體來說,這個過程包括:
▸ 視覺處理:先看到字。
▸ 字詞辨識:辨認出這個字的意思。
▸ 記憶與理解:記住字的意思並理解句子。
這種方法也被用在語音法教學(例如國語的注音、英文的拼音)中,幫助學生先學習字詞的發音,再進一步理解它們的意思。
2. 由上而下的模式
「由上而下」則強調利用我們已有的知識來理解文字。這個模式不僅是看字,而是根據我們對語言的理解、經驗和預測來推測接下來會出現的字。
這裡的過程是:
▸ 假設:根據上下文猜測可能會出現的字。
▸ 考驗:在閱讀時檢查這些假設是否正確。
▸ 確認或拒絕假設:根據新的線索來確認或改變我們的假設。
這個方法更強調語境的理解,因此對學生的先備知識和推理能力有較高要求。
3. 交互模式
交互模式是「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結合,它強調我們的經驗和知識在閱讀過程中的作用。我們會根據過去的經歷來解讀文字,並不斷調整我們的理解。
這種模式相信,人腦會根據已有的知識(基模)來處理新的閱讀信息,我們不僅是解碼文字,還會在過程中進行預測和調整,讓閱讀變得更加靈活。
▍其他與閱讀相關的能力
除了理解閱讀模型外,還有一些技巧可以幫助提升閱讀能力,這些技巧和閱讀過程中的各個成分有關。
▸ 工作記憶
在閱讀過程中,工作記憶幫助我們記住並處理剛閱讀過的信息。如果孩子能夠有效地記住一段文字,並將這些信息與後續的內容進行連接,他們的理解能力會大大提高。
▸ 聽覺詞彙
這指的是孩子能夠聽懂並理解的詞彙數量。詞彙量大的人在閱讀時能夠更快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也能更流暢地解碼和理解文字。
▸ 後設認知策略
這是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自我檢查的能力,確保理解是否正確。例如,當遇到難懂的詞語或段落時,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並去尋找解釋或重讀。
▸ 視覺空間處理
這是指孩子能夠辨識並理解文字的結構,包括字母、字詞以及段落的排列。這有助於他們在閱讀時迅速捕捉到關鍵信息。
▸ 聲韻覺識
這是對語音和拼寫的敏感度,能幫助孩子理解如何將字母和音節組合成單詞。具備良好的聲韻覺識能力,孩子在讀書時能更快地識別字詞,進而提高閱讀流暢度。
▸ 音碼提取效率
孩子能夠多快且準確地將聽到的語音轉換為文字。當孩子能夠快速將語音與相對應的字形連接時,他們的閱讀速度和理解力會得到顯著提升。
這些技巧與閱讀過程中的各個成分密切相關,對提升閱讀理解能力至關重要。當孩子在這些方面獲得加強,閱讀表現自然會有所提升。
不同的閱讀模式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閱讀。無論是「由下而上」的解碼,還是「由上而下」的推測,或者是兩者結合的交互模式,都有助於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提升理解力。掌握這些技巧,能讓我們在幫助孩子學習和閱讀上更能抓到重點!
資料參考:
- 曾世傑(2020)。《聲韻覺識、唸名速度與閱讀障礙》。心理出版社。
- Snow, C. E. (2010). Academic Language and the Challenge of Reading for Learning About Science. Science, 328(5977), 450-452.
▍不同的閱讀模式
閱讀並不是一個單一的過程,而是牽涉到多方面的認知能力。學者們提出了三種主要的閱讀模式,分別是「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和「交互模式」,每一種都有不同的強調點。
1. 由下而上的模式
「由下而上」的模式就像是從最基本的部分開始,逐步處理更高層次的理解。這個模式強調的是「解碼」,也就是如何將視覺信息(比如看到的字)轉換成語言。在這個過程中,讀者會先辨認出字詞,再利用語法和記憶來理解這些字的意思。
具體來說,這個過程包括:
▸ 視覺處理:先看到字。
▸ 字詞辨識:辨認出這個字的意思。
▸ 記憶與理解:記住字的意思並理解句子。
這種方法也被用在語音法教學(例如國語的注音、英文的拼音)中,幫助學生先學習字詞的發音,再進一步理解它們的意思。
2. 由上而下的模式
「由上而下」則強調利用我們已有的知識來理解文字。這個模式不僅是看字,而是根據我們對語言的理解、經驗和預測來推測接下來會出現的字。
這裡的過程是:
▸ 假設:根據上下文猜測可能會出現的字。
▸ 考驗:在閱讀時檢查這些假設是否正確。
▸ 確認或拒絕假設:根據新的線索來確認或改變我們的假設。
這個方法更強調語境的理解,因此對學生的先備知識和推理能力有較高要求。
3. 交互模式
交互模式是「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結合,它強調我們的經驗和知識在閱讀過程中的作用。我們會根據過去的經歷來解讀文字,並不斷調整我們的理解。
這種模式相信,人腦會根據已有的知識(基模)來處理新的閱讀信息,因此我們不僅是解碼文字,還會在過程中進行預測和調整,讓閱讀變得更加靈活。
▍其他與閱讀相關的能力
除了理解閱讀模型外,還有一些技巧可以幫助提升閱讀能力,這些技巧和閱讀過程中的各個成分有關。
▸ 工作記憶
在閱讀過程中,工作記憶幫助我們記住並處理剛閱讀過的信息。如果孩子能夠有效地記住一段文字,並將這些信息與後續的內容進行連接,他們的理解能力會大大提高。
▸ 聽覺詞彙
這指的是孩子能夠聽懂並理解的詞彙數量。詞彙量大的人在閱讀時能夠更快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也能更流暢地解碼和理解文字。
▸ 後設認知策略
這是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自我檢查的能力,確保理解是否正確。例如,當遇到難懂的詞語或段落時,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並去尋找解釋或重讀。
▸ 視覺空間處理
這是指孩子能夠辨識並理解文字的結構,包括字母、字詞以及段落的排列。這有助於他們在閱讀時迅速捕捉到關鍵信息。
▸ 聲韻覺識
這是對語音和拼寫的敏感度,能幫助孩子理解如何將字母和音節組合成單詞。具備良好的聲韻覺識能力,孩子在讀書時能更快地識別字詞,進而提高閱讀流暢度。
▸ 音碼提取效率
孩子能夠多快且準確地將聽到的語音轉換為文字。當孩子能夠快速將語音與相對應的字形連接時,他們的閱讀速度和理解力會得到顯著提升。
這些技巧與閱讀過程中的各個成分密切相關,對提升閱讀理解能力至關重要。當孩子在這些方面獲得加強,閱讀表現自然會有所提升。
不同的閱讀模式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閱讀。無論是「由下而上」的解碼,還是「由上而下」的推測,或者是兩者結合的交互模式,都有助於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提升理解力。掌握這些技巧,能讓我們在幫助孩子學習和閱讀上更能抓到重點!
資料參考:
- 曾世傑(2020)。《聲韻覺識、唸名速度與閱讀障礙》。心理出版社。
- Snow, C. E. (2010). Academic Language and the Challenge of Reading for Learning About Science. Science, 328(5977), 45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