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學校教育
2023.10.24
社群分享

【特幼班介紹】特教班不只學生活自理-學前特教班教什麼?

「你是特教老師?那你一定很有愛心吧!因為這要有很大的耐心…」、「真是辛苦了!都在把屎把尿的…」、「好好喔,比普通班老師還輕鬆,因為課程可以設計得很簡單,而且學生數這麼少,你一定很閒」、「真羨慕,他們都不會講話,你也不用講話,反正他們也聽不懂,所以教室一定很安靜…」。


大眾對於「特教班」存在不瞭解以及刻板印象

  
 
社會人們的刻板印象,聽在特教老師耳裡是滿滿的不忍。這些話語背後,是特殊孩子學習與復健的艱辛、特教老師用心的策略介入,以及家庭的心血付出。 
 

教育本就需要耐心,特教老師與一般老師的差異也不只是「有愛心」,而在於:特教老師具備特教專業、教學策略與互動技巧,從特殊孩子的個別需求,適性設計個別化的課程活動與教學內容。

 

這是特殊教育的意義,同時也是特殊孩子的最大利益。

 

    

▍學前特教班的迷思 

  

當孩子申請入幼鑑定安置後,心評及安置結果為「特教班」,家長的心理一定會有所衝擊、無法接受。(延伸閱讀:【入幼鑑定安置】我家的特殊孩子要念幼兒園了,爸媽要做什麼準備與申請呢? 

家長的擔憂可能出於:

不了解特幼班是什麼、不希望孩子被貼上特教生的標籤、擔心孩子入特教班就會終生都在特教班……。

  

無論何種原因,若因為不夠了解,而對特教班有著錯誤的迷思,甚至畏懼、排斥,使得孩子喪失資源與幫助,影響到的可是孩子的一輩子。

  

► 特教班的孩子

⦁ 和一般生沒有不同,同樣都是幼兒,都要學吃飯、如廁、穿衣、畫畫、寫字,只是學習腳步比較慢罷了。

 

⦁ 能力發展比較慢,要趕上同齡孩子非易事。因此只要能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對孩子本身即是很大的突破與進步。

 

⦁ 雖然可能缺乏眼神交流,但仔細觀察他們的眼睛,依舊能看到對於事物求知的渴望、主動學習的動機。他們的眼神炯炯有神、認真投入,學習機會絕對不該被忽視。

 

 

► 特教班的老師

⦁ 大多畢業於特教相關系所,對特殊教育的障礙類別、發展里程、行為問題、教學策略、班級經營、個別化教育等,都有專業且深度的了解。

 

⦁ 無論性別、年齡或年資,對特殊孩子都有著堅定的教育熱忱,也擁有無比多的體力,陪特殊孩子奔跑、蹲爬、哭鬧、大笑。

 

⦁ 用特殊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想盡辦法進入他們的小世界,再牽著他們走出來,與世界接軌。

 

 

► 特教班是什麼

⦁ 針對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提供特殊教育、個別化教育,擬定學習目標,在各領域加強學習。

 

⦁ 特教老師整合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找出適合孩子的教學策略,調整學習方式,帶領孩子追上同齡孩子的腳步,減少學習的辛苦。

 

⦁ 了解孩子的能力現況及特殊需求,擬定個別化目標。從小團體生活中增加生活經驗,並由生活作息及課程活動提升各領域的能力,包含認知、語言、粗大動作、精細動作、生活自理、社會情緒等全方面。 

 

 

▍學前特教班的課程教學

 

每一位特殊孩子,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障礙類別、能力現況、特殊需求、個性喜好,以及學習特質與速度。特教老師會觀察孩子的表現、了解他們的需求,為每個孩子設計個人化的教學內容,目標提升孩子各領域能力,並讓孩子獨立自主、與同儕互動溝通,能夠自我照顧,以及融入大團體生活,乃至於未來能在社會找到一席之地。 

 
 

► 正式課程

 

1. 團體課:

主題課程 ➜ 認知學習、注意力訓練、遊戲互動、美術創作等。

 

繪本閱讀 ➜ 說故事、練習語言理解及表達。

 

音樂律動 ➜ 手指謠、音樂欣賞、樂器彈奏、節奏遊戲、跳舞等。

 

體能活動 ➜ 戶外活動、室內訓練、器材操作等。

 

2. 個別訓練:

小肌肉練習(精細動作)

➜ 工具使用、運筆、塗鴉、撕貼、蓋印、教具操作(如:積木、拼圖、串珠、黏土、衣夾、套杯等)。

 

大肌肉練習(粗大動作)

➜ 爬、走、蹲、跨、跳、上下樓梯、器材使用(如:腳踏車、跳床、呼拉圈、球類等)、提升上下肢肌耐力之訓練(如:小牛耕田、大熊爬、小鴨蹲走等)。

 

 

► 教學方法 

1. 差異化教學

在環境與教材上做出每位孩子個別的差異化

⦁ 環境差異化:座位安排,將行動不便的孩子調整到靠近門邊,或依需求申請輔具。

⦁ 教材差異化:學習內容根據能力,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以及給予不同的協助程度。

  

2. 多層次教學

在相同領域課程中,根據每一位幼兒的能力需求,設定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例:本堂課程要完成雪人美勞作品

➜ 有些孩子需獨立以彩色筆畫出來,有些孩子需將雪人塗色完成,有些孩子則貼上雪人照片即可。

 

3. 多感官教學

透過身體的不同感官學習,包含: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五官。

 

例:視+觸

➜ 學習數字1-10,可透過書寫,也可透過貼紙貼出數字,也可用積木排列成數字,也可用黏土捏成數字。

 
例:視+嗅+味

➜ 進行中秋節相關課程,可印象柚子的照片或帶實體的柚子來給孩子聞聞看、吃吃看,加深對柚子的印象。

 

例:視+聽

➜ 教交通工具的課程,聆聽各種不同交通工具的聲音。

  

4. 結構化教學

針對自閉症幼兒的有效教學策略,結構化的規畫學習內容、作息流程及工作系統。

包含:

⦁ 給予有規律的口語指令或作息活動。

⦁ 圖卡視覺提示、圖片兌換溝通系統(PECS)。

⦁ 工作分析法。

 

5. 行為功能分析

⦁ 每一位特殊孩子有不同的自我刺激及行為問題,特教老師會觀察並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成因,採取正向行為支持及教學策略介入。

 

⦁ 老師會透過前事控制、行為事件處理及後果處理等步驟,搭配增強系統,逐步減少並降低問題行為的發生,進而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

 

 

► 其他

1. 例行性活動

⦁ 上學、放學-社會互動(如:打招呼)及物品整理(擺放與收拾)。

⦁ 遊戲及玩玩具-聽指令、輪流、分享、合作、等待等能力。

⦁ 如廁-戒尿布訓練、穿脫褲的獨立性、擦屁股的技巧、洗手的確實度。

⦁ 用餐-進食的獨立性、餐具的操作、對食物的溝通表達需求、挑食訓練。

⦁ 午睡-獨立睡覺的培養、鋪棉被、摺棉被或收棉被的獨立性。

 

2. 融合教育

⦁ 學前特教班的幼兒因人際互動上較缺乏,以及口語表達的被動,能透過到普通班的大團體生活接受同儕刺激,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 適合能獨立自理、主動表達需求、有同儕互動動機的孩子。

⦁ 藉由普通班同儕的引導,逐步帶著特教班孩子融合到大團體生活。

 

3. 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 IEP為每一位身心障礙的特殊需求孩子所擬定的教育計畫,目的確保每一位孩子皆能接受適性教育。

⦁ 根據特教法,學校應運用團隊合作之方式,針對身心障礙學生之個別特性,訂定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計畫,內容包含:

 

(1) 學生能力現況、家庭狀況及需求評估

➜ 含:基本資料、家庭狀況、評量摘要、能力現況、特殊需求分析

  

(2) 學生所需特殊教育、相關服務及支持策略

➜ 含:特殊教育服務、相關校內專業服務、支持策略

  

(3) 學年與學期教育目標、達成學期教育目標之評量方式、日期及標準

➜ 含:各領域發展目標、學年教育目標、學期教育目標、評量標準、評量方式

 

(4) 具情緒與行為問題學生所需之行為功能介入方案及行政支援

➜ 含:標的行為、行為功能、行為介入目標、介入策略、行政支援、執行結果

 

(5) 學生之轉銜輔導及服務內容

➜ 含:轉銜項目、升學輔導、心理輔導、生活輔導、福利服務、相關專業

 

 

 

 

在學前特教班,並非僅提供生理需求的滿足,同時也注重孩子學習同儕模仿、課程參與、常規建立、遊戲規則理解、情境的類化、人際互動技巧練習、口語表達與理解練習、動作技巧訓練(含粗大、精細動作)、生活自理的獨立性、專注力訓練以及各種經驗的累積。

 

當特殊孩子沒有放棄學習,我們就沒有理由放棄;當孩子還沒找到方法認識這個世界,我們也不會放棄!這就是特殊教育,用特別的方式、適合他們的方式,去探索世界,去學習。

 


延伸閱讀

• 【幼兒園鑑定安置】不只有嚴重的身心障礙孩子需要,輕微發展遲緩也需要! 

• 【幼兒園】普通班幼師視角:我家特兒在普通班的優缺點

• 【幼兒園】 普通班幼師視角:各障礙別的特殊生在普通班級的狀況

• 【幼兒園】普通班幼師視角:老師與家長「一起」幫助特殊兒

•  緩讀是什麼?我們家孩子適合緩讀嗎? 
 

 


 
 
社會人們的刻板印象,聽在特教老師耳裡是滿滿的不忍。這些話語背後,是特殊孩子學習與復健的艱辛、特教老師用心的策略介入,以及家庭的心血付出。  

教育本就需要耐心,特教老師與一般老師的差異也不只是「有愛心」,而在於:特教老師具備特教專業、教學策略與互動技巧,從特殊孩子的個別需求,適性設計個別化的課程活動與教學內容。

 

這是特殊教育的意義,同時也是特殊孩子的最大利益。

 

    

▍學前特教班的迷思 

  

當孩子申請入幼鑑定安置後,心評及安置結果為「特教班」,家長的心理一定會有所衝擊、無法接受。(延伸閱讀:【入幼鑑定安置】我家的特殊孩子要念幼兒園了,爸媽要做什麼準備與申請呢? 

家長的擔憂可能出於:

不了解特幼班是什麼、不希望孩子被貼上特教生的標籤、擔心孩子入特教班就會終生都在特教班……。

  

無論何種原因,若因為不夠了解,而對特教班有著錯誤的迷思,甚至畏懼、排斥,使得孩子喪失資源與幫助,影響到的可是孩子的一輩子。

  

► 特教班的孩子

⦁ 和一般生沒有不同,同樣都是幼兒,都要學吃飯、如廁、穿衣、畫畫、寫字,只是學習腳步比較慢罷了。

 

⦁ 能力發展比較慢,要趕上同齡孩子非易事。因此只要能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對孩子本身即是很大的突破與進步。

 

⦁ 雖然可能缺乏眼神交流,但仔細觀察他們的眼睛,依舊能看到對於事物求知的渴望、主動學習的動機。他們的眼神炯炯有神、認真投入,學習機會絕對不該被忽視。

 

 

► 特教班的老師

⦁ 大多畢業於特教相關系所,對特殊教育的障礙類別、發展里程、行為問題、教學策略、班級經營、個別化教育等,都有專業且深度的了解。

 

⦁ 無論性別、年齡或年資,對特殊孩子都有著堅定的教育熱忱,也擁有無比多的體力,陪特殊孩子奔跑、蹲爬、哭鬧、大笑。

 

⦁ 用特殊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想盡辦法進入他們的小世界,再牽著他們走出來,與世界接軌。

 

 

► 特教班是什麼

⦁ 針對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提供特殊教育、個別化教育,擬定學習目標,在各領域加強學習。

 

⦁ 特教老師整合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找出適合孩子的教學策略,調整學習方式,帶領孩子追上同齡孩子的腳步,減少學習的辛苦。

 

⦁ 了解孩子的能力現況及特殊需求,擬定個別化目標。從小團體生活中增加生活經驗,並由生活作息及課程活動提升各領域的能力,包含認知、語言、粗大動作、精細動作、生活自理、社會情緒等全方面。 

 

 

▍學前特教班的課程教學

 

每一位特殊孩子,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障礙類別、能力現況、特殊需求、個性喜好,以及學習特質與速度。特教老師會觀察孩子的表現、了解他們的需求,為每個孩子設計個人化的教學內容,目標提升孩子各領域能力,並讓孩子獨立自主、與同儕互動溝通,能夠自我照顧,以及融入大團體生活,乃至於未來能在社會找到一席之地。 

 
 

► 正式課程

1. 團體課:

⦁ 主題課程

➜ 認知學習、注意力訓練、遊戲互動、美術創作等。

 

⦁ 繪本閱讀

➜ 說故事、練習語言理解及表達。

 

⦁ 音樂律動

➜ 手指謠、音樂欣賞、樂器彈奏、節奏遊戲、跳舞等。

 

⦁ 體能活動

➜ 戶外活動、室內訓練、器材操作等。

 

2. 個別訓練:

⦁ 小肌肉練習(精細動作)

➜ 工具使用、運筆、塗鴉、撕貼、蓋印、教具操作(如:積木、拼圖、串珠、黏土、衣夾、套杯等)。

 

⦁ 大肌肉練習(粗大動作)

➜ 爬、走、蹲、跨、跳、上下樓梯、器材使用(如:腳踏車、跳床、呼拉圈、球類等)、提升上下肢肌耐力之訓練(如:小牛耕田、大熊爬、小鴨蹲走等)。

 

 

► 教學方法 

1. 差異化教學

在環境與教材上做出每位孩子個別的差異化

⦁ 環境差異化:座位安排,將行動不便的孩子調整到靠近門邊,或依需求申請輔具。

⦁ 教材差異化:學習內容根據能力,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以及給予不同的協助程度。

  

2. 多層次教學

在相同領域課程中,根據每一位幼兒的能力需求,設定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例:本堂課程要完成雪人美勞作品

➜ 有些孩子需獨立以彩色筆畫出來,有些孩子需將雪人塗色完成,有些孩子則貼上雪人照片即可。

 

3. 多感官教學

透過身體的不同感官學習,包含: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五官。

 

例:視+觸

➜ 學習數字1-10,可透過書寫,也可透過貼紙貼出數字,也可用積木排列成數字,也可用黏土捏成數字。

 

例:視+嗅+味

➜ 進行中秋節相關課程,可印象柚子的照片或帶實體的柚子來給孩子聞聞看、吃吃看,加深對柚子的印象。

 

例:視+聽

➜ 教交通工具的課程,聆聽各種不同交通工具的聲音。

  

4. 結構化教學

針對自閉症幼兒的有效教學策略,結構化的規畫學習內容、作息流程及工作系統。

包含:

⦁ 給予有規律的口語指令或作息活動。

⦁ 圖卡視覺提示、圖片兌換溝通系統(PECS)。

⦁ 工作分析法。

 

5. 行為功能分析

⦁ 每一位特殊孩子有不同的自我刺激及行為問題,特教老師會觀察並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成因,採取正向行為支持及教學策略介入。

 

⦁ 老師會透過前事控制、行為事件處理及後果處理等步驟,搭配增強系統,逐步減少並降低問題行為的發生,進而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

 

 

► 其他

1. 例行性活動

⦁ 上學、放學-社會互動(如:打招呼)及物品整理(擺放與收拾)。

⦁ 遊戲及玩玩具-聽指令、輪流、分享、合作、等待等能力。

⦁ 如廁-戒尿布訓練、穿脫褲的獨立性、擦屁股的技巧、洗手的確實度。

⦁ 用餐-進食的獨立性、餐具的操作、對食物的溝通表達需求、挑食訓練。

⦁ 午睡-獨立睡覺的培養、鋪棉被、摺棉被或收棉被的獨立性。

 

2. 融合教育

⦁ 學前特教班的幼兒因人際互動上較缺乏,以及口語表達的被動,能透過到普通班的大團體生活接受同儕刺激,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 適合能獨立自理、主動表達需求、有同儕互動動機的孩子。

⦁ 藉由普通班同儕的引導,逐步帶著特教班孩子融合到大團體生活。

 

3. 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 IEP為每一位身心障礙的特殊需求孩子所擬定的教育計畫,目的確保每一位孩子皆能接受適性教育。

 

⦁ 根據特教法,學校應運用團隊合作之方式,針對身心障礙學生之個別特性,訂定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計畫,內容包含:

 

(1) 學生能力現況、家庭狀況及需求評估。

➜ 含:基本資料、家庭狀況、評量摘要、能力現況、特殊需求分析

  

(2) 學生所需特殊教育、相關服務及支持策略。

➜ 含:特殊教育服務、相關校內專業服務、支持策略

  

(3) 學年與學期教育目標、達成學期教育目標之評量方式、日期及標準。

➜ 含:各領域發展目標、學年教育目標、學期教育目標、評量標準、評量方式

 

(4) 具情緒與行為問題學生所需之行為功能介入方案及行政支援。

➜ 含:標的行為、行為功能、行為介入目標、介入策略、行政支援、執行結果

 

(5) 學生之轉銜輔導及服務內容。

➜ 含:轉銜項目、升學輔導、心理輔導、生活輔導、福利服務、相關專業

 

 

 

 

在學前特教班,並非僅提供生理需求的滿足,同時也注重孩子學習同儕模仿、課程參與、常規建立、遊戲規則理解、情境的類化、人際互動技巧練習、口語表達與理解練習、動作技巧訓練(含粗大、精細動作)、生活自理的獨立性、專注力訓練以及各種經驗的累積。

 

當特殊孩子沒有放棄學習,我們就沒有理由放棄;當孩子還沒找到方法認識這個世界,我們也不會放棄!這就是特殊教育,用特別的方式、適合他們的方式,去探索世界,去學習。

 


延伸閱讀

• 【幼兒園鑑定安置】不只有嚴重的身心障礙孩子需要,輕微發展遲緩也需要! 

• 【幼兒園】普通班幼師視角:我家特兒在普通班的優缺點

• 【幼兒園】 普通班幼師視角:各障礙別的特殊生在普通班級的狀況

• 【幼兒園】普通班幼師視角:老師與家長「一起」幫助特殊兒

•  緩讀是什麼?我們家孩子適合緩讀嗎? 

柔柔老師
簡介

- 現職 -
公幼特教老師

- 學經歷 -
特殊教育系畢業
特殊教育研究所
心路基金會志工
學前巡迴輔導教師
學前特教班教師

- 現職 -
公幼特教老師

- 學經歷 -
特殊教育系畢業
特殊教育研究所
心路基金會志工
學前巡迴輔導教師
學前特教班教師
早療需求
小檢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