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本身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我們選擇哪一種方式去嚴格。
第一種嚴格:以恐懼為動力
這種師長或父母,教學與管教非常嚴謹、態度毫不妥協。孩子在他們面前不敢鬆懈,一切要完美、一切要效率、錯誤不被允許。
看起來孩子的表現很好,成績亮眼、紀律良好。但孩子的動力來源,不是熱愛學習,也不是內在認同,而是怕:怕失敗、怕責備、怕被否定。
這樣的孩子,也許眼前看似成功,但恐懼像是慢性毒素,悄悄埋藏在心裡,長大後可能變成:
• 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怕說錯就被笑;
• 遇到挫折就想逃,因為錯誤等於無能;
• 永遠追求完美,卻從沒覺得自己夠好。
第二種嚴格:有界線、有愛的從容
另一種師長,依然有清楚的原則和界線,但他們的態度是從容與穩定的。他們不怒吼、不羞辱,但很清楚什麼行為可以、什麼不行。
他們願意傾聽、願意等待,也願意溫柔地堅持。在這樣的嚴格中,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壓力,而是安全感。因為:
• 界線清楚,孩子知道怎麼做是對的;
• 態度溫和,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
• 要求堅定,孩子也學會為自己負責。
這樣的孩子,可能進步比較慢,但他們走得穩、有自信,也更容易建立自我價值。
▍如何成為「有界線、但從容」的大人?
想要成為第二種嚴格的老師或父母,其實並不是要放下原則,而是換一種方式堅持。以下幾個方向,或許能提供你實踐的起點:
1. 把界線說清楚,但態度柔和
對孩子說:「這件事我們一定要做到,但你可以慢慢來,我陪你。」
讓孩子知道:不是因為我兇,你才聽;而是因為我清楚,你願意做。
2. 情緒不代替規則
生氣不是管教的手段。當你情緒高漲時,先照顧自己(深呼吸、停下來),等心平氣和後再處理孩子的行為,效果會更好。
3. 堅定而不僵硬
原則是可以溫柔執行的,不需要怒吼或羞辱。
例如:「今天還是要完成功課,不過你可以選要先寫哪一科。」
給孩子選擇權,也是一種尊重。
4. 看到孩子的努力,而不只看結果
即使沒做到100分,也要看見他比昨天更努力了5分。用肯定的語言讓孩子相信:「我不是要變得完美,而是我在變得更好。」
5. 身教比規則更有力量
你怎麼處理壓力、怎麼對待他人,孩子都在看。你是一個溫柔堅定的大人,孩子就會學著用這樣的方式對待自己與世界。
▍嚴格的真正價值,是幫助孩子看見自己的力量
當我們在管教孩子時,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
• 我是在用「怕」讓孩子聽話,還是用「信任」幫他長大?
• 我的嚴格,是為了讓孩子符合我的期待,還是為了讓他學會如何自律與尊重?
孩子的行為會變好,是因為我們的界線清楚;孩子的心靈會茁壯,是因為我們的態度溫暖。嚴格,不一定要大聲,不一定要冷酷,它也可以是溫柔的堅定、從容的守護。
▍嚴謹不等於嚴厲,權威可以溫柔
我們想成為哪一種嚴格的大人?是讓孩子短暫服從,但長期自我懷疑?還是帶著原則,也帶著愛,讓孩子學會做自己、成為自己?
孩子不是因為怕我們才進步,而是因為信任我們,才願意聽從指引。嚴格的力量,不在聲音的分貝,而在態度的穩定與愛的溫度。
你願意,從今天開始,試著成為那個「溫柔但有原則」的大人嗎?
嚴格本身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我們選擇哪一種方式去嚴格。
第一種嚴格:以恐懼為動力
這種師長或父母,教學與管教非常嚴謹、態度毫不妥協。孩子在他們面前不敢鬆懈,一切要完美、一切要效率、錯誤不被允許。
看起來孩子的表現很好,成績亮眼、紀律良好。但孩子的動力來源,不是熱愛學習,也不是內在認同,而是怕:怕失敗、怕責備、怕被否定。
這樣的孩子,也許眼前看似成功,但恐懼像是慢性毒素,悄悄埋藏在心裡,長大後可能變成:
• 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怕說錯就被笑;
• 遇到挫折就想逃,因為錯誤等於無能;
• 永遠追求完美,卻從沒覺得自己夠好。
第二種嚴格:有界線、有愛的從容
另一種師長,依然有清楚的原則和界線,但他們的態度是從容與穩定的。他們不怒吼、不羞辱,但很清楚什麼行為可以、什麼不行。
他們願意傾聽、願意等待,也願意溫柔地堅持。在這樣的嚴格中,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壓力,而是安全感。因為:
• 界線清楚,孩子知道怎麼做是對的;
• 態度溫和,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
• 要求堅定,孩子也學會為自己負責。
這樣的孩子,可能進步比較慢,但他們走得穩、有自信,也更容易建立自我價值。
▍如何成為「有界線、但從容」的大人?
想要成為第二種嚴格的老師或父母,其實並不是要放下原則,而是換一種方式堅持。以下幾個方向,或許能提供你實踐的起點:
1. 把界線說清楚,但態度柔和
對孩子說:「這件事我們一定要做到,但你可以慢慢來,我陪你。」
讓孩子知道:不是因為我兇,你才聽;而是因為我清楚,你願意做。
2. 情緒不代替規則
生氣不是管教的手段。當你情緒高漲時,先照顧自己(深呼吸、停下來),等心平氣和後再處理孩子的行為,效果會更好。
3. 堅定而不僵硬
原則是可以溫柔執行的,不需要怒吼或羞辱。
例如:「今天還是要完成功課,不過你可以選要先寫哪一科。」
給孩子選擇權,也是一種尊重。
4. 看到孩子的努力,而不只看結果
即使沒做到100分,也要看見他比昨天更努力了5分。用肯定的語言讓孩子相信:「我不是要變得完美,而是我在變得更好。」
5. 身教比規則更有力量
你怎麼處理壓力、怎麼對待他人,孩子都在看。你是一個溫柔堅定的大人,孩子就會學著用這樣的方式對待自己與世界。
▍嚴格的真正價值,是幫助孩子看見自己的力量
當我們在管教孩子時,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
• 我是在用「怕」讓孩子聽話,還是用「信任」幫他長大?
• 我的嚴格,是為了讓孩子符合我的期待,還是為了讓他學會如何自律與尊重?
孩子的行為會變好,是因為我們的界線清楚;孩子的心靈會茁壯,是因為我們的態度溫暖。嚴格,不一定要大聲,不一定要冷酷,它也可以是溫柔的堅定、從容的守護。
▍嚴謹不等於嚴厲,權威可以溫柔
我們想成為哪一種嚴格的大人?是讓孩子短暫服從,但長期自我懷疑?還是帶著原則,也帶著愛,讓孩子學會做自己、成為自己?
孩子不是因為怕我們才進步,而是因為信任我們,才願意聽從指引。嚴格的力量,不在聲音的分貝,而在態度的穩定與愛的溫度。
你願意,從今天開始,試著成為那個「溫柔但有原則」的大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