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自閉症孩子剛開始說話時,並不是從單字學起,而是直接說出整句話或固定的語句,像是:「我們走吧!」、「開車囉!」或「沒關係,下一次再來!」?
這些句子可能是從卡通、廣告、生活對話中學來的,而孩子會直接拿來使用,但不一定理解句子的真正意思,甚至可能在不適合的情境中使用。這樣的語言學習方式,就是所謂的「完形語言處理」(Gestalt Language Processing, GLP)。
完形語言的孩子,語言發展的路徑和一般孩子不同,我們需要用特別的方法來幫助他們慢慢拆解句子,進一步發展出有彈性的、自主的語言能力。
▍什麼是完形語言?與一般語言發展有什麼不同?
一般孩子學語言的方式是:先學單字(車子、狗狗),再組合成短句(狗狗跑了),最後形成完整句子(那隻狗跑得很快)。
但完形語言的孩子則是:先學整句話(「狗狗跑得很快!」),然後慢慢拆解成短語(「狗狗跑」),最後才能理解並靈活使用單字(「狗」、「跑」)。
✔︎ 一般語言學習順序:單字 → 片語 → 句子
✔︎ 完形語言可能直接說出句子或片語
換句話說,他們的語言學習比較像「模仿錄音機」,先整句記下來,再慢慢拆解、理解、重組。
▍完形語言的發展階段
目前普遍認為完形語言的學習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階段 1:模仿整句話(Gestalt phrases)
孩子會直接使用學來的完整語句,但可能不理解意思。例如:
✔︎ 想出去玩時說:「趕快穿襪子穿鞋子要出門了」(因為媽媽曾經在在出門前說了這句話)
★ 我們可以怎麼幫助?
• 觀察孩子最常說的句子,試著了解他們的意思(例如孩子說「開車囉!」,可能是想表達「出發!」)
• 用更具體的語言來回應(如果孩子說「再見!」,我們可以補充:「你想出去嗎?」)
階段 2:開始修改句子
孩子會開始拆解原本的固定語句,例如:
✔ 「開車囉!」→「走吧!」或「車車開了!」
✔ 「再見!」→「我要出去!」
★ 我們可以怎麼幫助?
• 提供更多可變化的語言範例(例如當孩子說「開車囉!」時,家長可以說「對!我們要出發了!」)
• 用簡單的短句來引導孩子模仿(例如「車子開了!車子停了!」)
階段 3:學會組合不同的詞語
這時候,孩子開始靈活地用不同的單字或短語來表達,例如:
✔ 「車子」+「開了!」→「車子開了!」
✔ 「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 我們可以怎麼幫助?
• 鼓勵孩子用新的詞語來替換舊句子(例如當孩子說「開車囉!」時,我們可以問:「你想說『走吧』還是『出發』?」)
• 用圖片或肢體動作幫助孩子理解詞語的意思(例如指著車子說「車子」,然後做開車的動作)
階段 4:開始使用靈活的語言
當孩子學會拆解與重組語言後,他們就可以開始用更自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
✔ 「我想去公園!」
✔ 「媽媽,我要喝水!」
這時候,孩子的語言就越來越接近一般語言發展的模式,能夠自由組合句子,而不只是模仿現成的句子。
★ 我們可以怎麼幫助?
• 多跟孩子進行開放式對話,讓他有機會自由表達(例如:「你想去哪裡?」而不是「你要去公園還是超市?」)
• 使用故事、角色扮演等遊戲,讓孩子練習說不同的句子
▍如何幫助完形語言的孩子?
❶ 觀察孩子最常說的語句,理解他的想法
不要急著糾正孩子,而是試著理解他為什麼這樣說,然後提供更自然的語言示範。
❷ 用「自然語言建模」(Natural Language Modeling, NLM)來引導
當孩子說「開車囉!」時,我們可以回應:「對!我們要出發去公園了!」這樣孩子可以學到新的詞彙和句子結構。
❸ 不強迫孩子「用單字說話」,而是幫助他拆解語句
如果孩子習慣用完整句子表達,我們可以慢慢引導他拆解,比如說:「開車囉!」→「開車」+「囉!」
❹ 用圖片、手勢、情境來強化詞語的意義
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語言,例如指著水杯說「喝水」,讓孩子更容易理解。
❺ 透過遊戲、音樂、故事,讓孩子在自然互動中學習
例如唱「小星星」,讓孩子填詞:「一閃一閃______。」(亮晶晶)這樣可以幫助他拆解和重組語言。
▍讓孩子自然發展語言,不急著糾正!
完形語言並不是語言發展的錯誤,而是另一種學習方式。只要我們用對方法,孩子最終還是可以學會靈活的語言表達!
✔ 觀察孩子的語言模式,理解他們的表達方式
✔ 用自然語言建模,引導孩子拆解句子
✔ 不要急著糾正,而是慢慢提供更靈活的語言範例
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式不同,只要耐心陪伴,他們一定能一步步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
有一些自閉症孩子剛開始說話時,並不是從單字學起,而是直接說出整句話或固定的語句,像是:「我們走吧!」、「開車囉!」或「沒關係,下一次再來!」?
這些句子可能是從卡通、廣告、生活對話中學來的,而孩子會直接拿來使用,但不一定理解句子的真正意思,甚至可能在不適合的情境中使用。這樣的語言學習方式,就是所謂的「完形語言處理」(Gestalt Language Processing, GLP)。
完形語言的孩子,語言發展的路徑和一般孩子不同,我們需要用特別的方法來幫助他們慢慢拆解句子,進一步發展出有彈性的、自主的語言能力。
▍什麼是完形語言?與一般語言發展有什麼不同?
一般孩子學語言的方式是:先學單字(車子、狗狗),再組合成短句(狗狗跑了),最後形成完整句子(那隻狗跑得很快)。
但完形語言的孩子則是:先學整句話(「狗狗跑得很快!」),然後慢慢拆解成短語(「狗狗跑」),最後才能理解並靈活使用單字(「狗」、「跑」)。
✔︎ 一般語言學習順序:單字 → 片語 → 句子
✔︎ 完形語言可能直接說出句子或片語
換句話說,他們的語言學習比較像「模仿錄音機」,先整句記下來,再慢慢拆解、理解、重組。
▍完形語言的發展階段
目前普遍認為完形語言的學習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階段 1:模仿整句話(Gestalt phrases)
孩子會直接使用學來的完整語句,但可能不理解意思。例如:
✔︎ 想出去玩時說:「趕快穿襪子穿鞋子要出門了」(因為媽媽曾經在在出門前說了這句話)
★ 我們可以怎麼幫助?
• 觀察孩子最常說的句子,試著了解他們的意思(例如孩子說「開車囉!」,可能是想表達「出發!」)
• 用更具體的語言來回應(如果孩子說「再見!」,我們可以補充:「你想出去嗎?」)
階段 2:開始修改句子
孩子會開始拆解原本的固定語句,例如:
✔ 「開車囉!」→「走吧!」或「車車開了!」
✔ 「再見!」→「我要出去!」
★ 我們可以怎麼幫助?
• 提供更多可變化的語言範例(例如當孩子說「開車囉!」時,家長可以說「對!我們要出發了!」)
• 用簡單的短句來引導孩子模仿(例如「車子開了!車子停了!」)
階段 3:學會組合不同的詞語
這時候,孩子開始靈活地用不同的單字或短語來表達,例如:
✔ 「車子」+「開了!」→「車子開了!」
✔ 「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 我們可以怎麼幫助?
• 鼓勵孩子用新的詞語來替換舊句子(例如當孩子說「開車囉!」時,我們可以問:「你想說『走吧』還是『出發』?」)
• 用圖片或肢體動作幫助孩子理解詞語的意思(例如指著車子說「車子」,然後做開車的動作)
階段 4:開始使用靈活的語言
當孩子學會拆解與重組語言後,他們就可以開始用更自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
✔ 「我想去公園!」
✔ 「媽媽,我要喝水!」
這時候,孩子的語言就越來越接近一般語言發展的模式,能夠自由組合句子,而不只是模仿現成的句子。
★ 我們可以怎麼幫助?
• 多跟孩子進行開放式對話,讓他有機會自由表達(例如:「你想去哪裡?」而不是「你要去公園還是超市?」)
• 使用故事、角色扮演等遊戲,讓孩子練習說不同的句子
▍如何幫助完形語言的孩子?
❶ 觀察孩子最常說的語句,理解他的想法
不要急著糾正孩子,而是試著理解他為什麼這樣說,然後提供更自然的語言示範。
❷ 用「自然語言建模」(Natural Language Modeling, NLM)來引導
當孩子說「開車囉!」時,我們可以回應:「對!我們要出發去公園了!」這樣孩子可以學到新的詞彙和句子結構。
❸ 不強迫孩子「用單字說話」,而是幫助他拆解語句
如果孩子習慣用完整句子表達,我們可以慢慢引導他拆解,比如說:「開車囉!」→「開車」+「囉!」
❹ 用圖片、手勢、情境來強化詞語的意義
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語言,例如指著水杯說「喝水」,讓孩子更容易理解。
❺ 透過遊戲、音樂、故事,讓孩子在自然互動中學習
例如唱「小星星」,讓孩子填詞:「一閃一閃______。」(亮晶晶)這樣可以幫助他拆解和重組語言。
▍讓孩子自然發展語言,不急著糾正!
完形語言並不是語言發展的錯誤,而是另一種學習方式。只要我們用對方法,孩子最終還是可以學會靈活的語言表達!
✔ 觀察孩子的語言模式,理解他們的表達方式
✔ 用自然語言建模,引導孩子拆解句子
✔ 不要急著糾正,而是慢慢提供更靈活的語言範例
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式不同,只要耐心陪伴,他們一定能一步步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